第四十章 皮島(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是乾點實在的吧,胡思亂想的一點用都沒有。郭大靖進入到了空間,有一種安全感,心緒寧靜,所有的煩惱和焦慮都淡薄了。
既能儲存,又能取出,還可以作為自己的工作間,幹一些不方便讓別人看到的工作。
對於這個隨身空間的掌握的使用,郭大靖越來越得心應手。
繳獲的建虜的箭矢擺在那裡,他開始一支一支地截短,又重新安上箭頭,改造成適合狩獵弩使用的弩箭。
適合是適合,但要達到原配弩箭的精準度,暫時是不太可能的。
整箭的重量,箭頭和箭桿的形狀比例等等,都要求郭大靖透過不斷的練習,重新調整標尺準星等引數,才能達到最佳的射擊精準度。
用原裝弩箭作參考,郭大靖專心地工作著,沒有絲毫的不耐。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可都是他建功立業的武器,安身立命的資本。
因為殺戮將是他的職業,是他的奮鬥,是這個亂世的主題。
也不知過了多久,船身猛地一頓,緩緩停了下來。這才打斷了郭大靖的工作,使他的意識從空間中逸出。
“上甲板,下船啦!”船艙口傳來了軍官的招呼。
郭大靖算了一下,在船上已經航行了三天,應該是到了皮島或雲從島。
周慶打著招呼走了過來,還有點睡眼惺忪。能在這搖晃的海船上睡著,郭大靖相當佩服。
雖然是夜不收的小旗官,可郭大靖就是一個人,連個手下都沒有。
可夜不收到底是不同於普通士兵,張攀也不能隨便發個刀槍,就把郭大靖塞到隊伍裡,一起上陣殺敵。
所以,郭大靖就暫時跟著周慶混,誰讓他是菜鳥新丁,需要有人教,有人帶呢!跟著周慶爬上甲板,郭大靖又呼吸到了清冷的空氣,看到了陸地、碼頭,以及紛紛靠岸的船隻。
“這是皮島。”周慶給郭大靖介紹著,“是咱東江軍的總部,毛大帥就在這裡常駐。不過,這一年多來,聽說他又搬去雲從島了。”
郭大靖站在甲板上,眺望這個熟悉名字的小島。
皮島與鐵山半島南端相隔約四公里,面積不到二十平方公里,形狀極不規則,有很多小港灣,與東南面的炭島之間的海峽有利於避風,是大船停泊之處。
史稱“皮島地皆沙石,無一片可耕處”,故其居民主要以漁業為生。但郭大靖還是看到潮灘上似乎開墾了一片土地,應該還是能種點什麼。
而皮島上,入眼最多的還是房屋。建虜肆虐遼東,大量的遼民逃至朝鮮,後又湧入皮島避難。
史載:“是後遼民皆捲入海島,接屋甚盛,依作一都會,東南商船,來往如織,近海草木,盡於樵蘇”。
儘管住得人多,可沒有農業支援,又豈是長久之計?
郭大靖跟在周慶身後,踩著跳板,登上棧橋,踏上了皮島,向安排好的兵營走去。
命令已經傳了下來,前來赴援的鹿島部隊,在島上暫且休息,等待下一步的行動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