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主人死了,不管是不是他們的責任,留下就是等死,建虜可不會聽他們解釋分辯。

而殘酷的“逃人法”,更使阿哈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要麼逃到建虜管不到的地方,要麼被抓住砍頭。

周慶和郭大靖在前面探路開路,一個是熟悉道路的嚮導,一個是能打的先鋒。趙青山和陳三祥在隊後押陣,若有追兵,便會發訊號通知。

顯然,在隊伍前面的危險性是最大的。不僅有遭遇建虜的可能,還可能有其它意外和危險發生。

郭大靖沒有騎馬,留給了後面的村民,行進中則使用他製作的滑雪板。

“大靖兄弟竟然會‘索倫’人的基恩勒?”周慶看著郭大靖,不掩驚訝的神色,“沒錯,跟俺聽說的差不多,用木板製成,前面翹,有綁腳的皮帶或繩索……”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伸手指了指綁在腳上的滑雪板,疑惑道:“基——恩勒?”

中華民族使用滑雪板的歷史很悠久,隋唐時期,拔悉彌人就穿著滑雪板在雪原上追逐獵物。

他們的滑雪板是一塊前端翹起的長條形木板,下面用順毛的馬皮包住,下坡時,速度可快過奔跑的馴鹿。

元朝時,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一些民族會拿著滑雪杖,站在滑雪板上追逐山牛等獵物。他們還會將滑雪板連線起來,用來運送打獲的動物,很像雪橇的雛形。

明清時期,則主要有三個民族使用滑雪板。達斡爾人的滑雪板叫“肯骨愣”;鄂溫克人的滑雪板叫“基恩勒”;鄂倫春人的滑雪板叫“親那”。

而在相當的歷史時期,被稱為“索倫”的不僅包括鄂溫克族,而且也包括達斡爾族和鄂倫春族。

直到以後,其他民族逐漸從“索倫”中分別出來,“索倫”便成為僅對鄂溫克族的稱呼。

周慶用力點頭,說道:“索倫人住在很北的地方,他們就會使用這種叫‘基恩勒’的東西,據說在雪原賓士如飛。”

“滑——雪——板!”“雪——杖!”

郭大靖向周慶介紹了正確的名稱,然後笑了笑,做了個向下俯衝的手勢,說道:“很——快!”

接著,他又做了個向上的手勢,說道:“很——慢!”

周慶明白了,郭大靖這是在糾正他的說法,賓士如飛是有限制的。

“原來如此。”周慶咧嘴笑道:“俺就琢磨著,這東西沒那麼厲害嗎!”

郭大靖不再多說,已穿好滑雪板,他用雪杖用力撐了幾下,身子一晃一低,便在周慶的視線中滑下了山坡。

技藝更加熟練了,郭大靖左拐右彎,避開樹木等障礙,在山坡上自如滑動,越滑越遠。

周慶望著郭大靖遠去的背影,發出嘿然一聲的讚歎,這個滑雪板雖有限制,但在下坡時確實賓士如飛,連戰馬也追不上。

這傢伙——以後還能帶來多少令人震驚的表現?

周慶搖了搖頭,旋即又笑了起來,這下可撿到寶了,自己的運氣從遇到這傢伙就開始變好了呢!他騎上馬,向前追趕而去。

………………..

夜晚,在樹林深處的窪地內,疲累不堪的村民們終於可以停下來,點著火堆,歇息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