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好漢,某有話說(第2/2頁)
章節報錯
建奴應該不是臨時起意只為殺人取樂,很可能是覺察到此人的可疑,只是忙於追擊受傷的野豬,才採取了臨時性的手段。
當然,不管此人的身份如何,又是因為什麼被建奴抓住拖在馬後,都不會減輕郭大靖對建奴的仇恨。
原來只當是被建奴虐殺的漢人,現在活了過來,結果更好,令郭大靖更感欣慰。
趙青山心中在遲疑猶豫,也沒急於動手,把馬拴在一起,幫著郭大靖收拾戰利品。
既然是要逃跑,這些東西就不能輕易丟棄。
衣服破了也能穿,沾上血汙也能保暖。在冰天雪地裡,興許就能多捱一晚。
武器也有用,遇上野獸能自衛,碰上建奴也能廝拼,死中求活。現在,先藏起來就是。
讓趙青山苦惱的是這兩匹戰馬,目標太大不好藏,還得喂。可要真的逃走,這卻是最好的腳力,馱個東西也是極好的。
“這馬——”趙青山無奈地嘆了口氣,搖著頭道:“可惜了。”
郭大靖苦笑以應,他也在想著這事兒。要是幾天內就開始逃亡,倒也不是不能克服困難。可他不能確定,也還惦記著莊園裡的糧食。
實在沒辦法,也只能把活馬變成死馬啦!趁著趙青山不注意,都收到空間裡,算是儲備。
“兩位好漢。”坐著的男人思索良久,又聽到了趙青山的話,終於作出了決定,拱手對趙青山和郭大靖說道:“蒙救命之恩,陳某感激不盡,不敢有絲毫欺瞞。”
郭大靖和趙青山轉過頭來,看著男人,沒說話,等他繼續說下去。
男人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說道:“在下週慶,乃是東江軍小旗官,奉命潛入建奴腹地偵察,並尋機鼓動遼民揭竿而起,反抗建奴殘暴苛虐。”
郭大靖和趙青山互視一眼,覺得周慶所說的應該是真的。
東江軍僻處海外,條件艱苦,實力不足以與建奴正面交鋒。
但象這種深入敵後,打探個情報,對遼民進行“煽惑”,甚至帶領一些遼民揭竿而起,聚眾“叛亂”,倒是幹得熟練,很是拿手。
周慶望著郭大靖和趙青山,繼續鼓動道:“二位好漢武藝高超,膽量過人,不如隨陳某投東江軍,幹一番事業,豈不勝過在建奴治下被奴役?“
這應該是早已準備好的說辭,能鼓動我和趙叔,至少能一路護送,脫離險境的機會大增。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開口緩緩說道:“你—的—情—報—”
趙青山補充兼說明道:“你打探到了什麼情報?”
周慶明白了,大概也看出郭大靖的口齒不靈,看神態是不太在意,開口回答道:“我打探到建虜準備進攻朝鮮,大軍已基本抽調就緒,各地留下的人馬不多。”
天啟六年冬,皇太極繼承汗位不久。他主張首攻朝鮮,主要想達到兩個目的:其一,擺脫後金國內的經濟困境;其二,為進攻明朝消除後顧之憂。
另外,皮島被毛文龍佔領後,接納各方流民逃兵,經常派兵騷擾後金,也在此次征討之列。
其實,周慶所說的並不準確,或者說他並不知道更高層面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