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澤點了點頭說道。

“是的,陛下,從漢王的遭遇就可以看出,唐虢此人行事全是因利所驅,全無情義可言,與這種人合作可不牢靠。”

李慶安卻是搖了搖頭道。

“你錯了,因利而動的人,與之合作才沒有後患,因為只要能作為其利益的最大輸送方,他便絕不會背叛於你。

而且這樣的人極度的理智,其行為模式就很容易判斷,比起那些容易熱血上頭,做出不合理行為的人,反而更容易對付。”

聽了小皇帝的話,武澤只覺得不明覺厲,於是趕緊馬屁安排上。

“是,陛下深謀遠慮,神機妙算,那唐虢定然不是陛下的對手,何況陛下已經發現了他的弱點,今後定然能佔得先機。”

李慶安搖了搖頭笑罵道。

“你這馬屁拍的是越來越熟練了啊?”

隨著漢王以及漢王亂黨的身死,發生於大秦第39代皇帝在位期間的二王叛亂也劃上了句號。

後世史書上對於二王叛亂的記載倒是多寫了幾筆,不過主要寫的卻是大秦靖武皇帝初登皇位便展現了超絕的政治智慧。

明明是動搖朝廷根基的叛亂,卻能借力打力,以此為契機清除了地方頑疾,加強了中央集權,又利用平叛建立起的威望,開啟體制改革,設立了出版社、內閣以及作戰部,為之後的大秦一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框架,在史書上留下了驚豔的一筆。

再說回現在。

漢王亂黨的屍首並沒有在天策府的軍營裡激起太多的漣漪,畢竟整個處理過程都是保密的,除了最高層的幾位將軍以及龐應龍的一隊親衛外就無人知曉了。

保密工作做的到位,自然也就沒有人嚼舌根了,而李慶安也繼續著每日操練士兵的平靜生活。

……

又過去了幾日功夫,時間便到了向北行出征的日子。

在這段時間裡,各路諸侯的大軍也已經陸續到齊。

這一日,北郡城北門外,各路大軍集結在一起開著誓師大會。

主臺上,天啟領主唐虢與某鹹魚並肩而立。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我大秦以武立國,從康泰元年起便定下了向北行的傳統,至今已歷時540年,一共107次向北行,今日便是第108次………”

某鹹魚站在主臺做著動員誓詞,這誓詞是在他出發前拜託范家姐妹寫好的,兩個小姑娘本就飽讀詩書,開始負責出版社的事務後。

其文筆更是突飛猛進,錦繡文章做起來那是如吃飯喝水一般手到擒來,這篇向北行的誓詞更是做的慷慨激昂,即使這鹹魚全程棒讀,下面的各諸侯家的將士們也聽的熱血沸騰。

只覺得這向北行承載了數百代大秦將士們的鮮血,見證無數前仆後繼的勇者的事蹟,恨不得立刻就到草原上縱馬奔騰,將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北狄蠻夷剿殺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