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老李家祖上特能打(第2/2頁)
章節報錯
以這種方式的聯合雖然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內耗,但卻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被強壓的部落自然心裡壓著一口氣,陽奉陰違,火熾與黑石也是時刻覬覦著統治者的位置,不服管制,因此整個國家的離心力極大,其內部凝聚力可能連一個聯盟都不如。
而遊牧民族的低生產力,以及草原上的各種自然災害,並不會因為建國就消失,過冬對於草原上的人們依然是難事。
饑荒、暴亂...
在北狄建國的第一年,就險些因為內亂而分崩離析。
但另一個方面,又因為統合了所有的部落,以及遊牧民族的特性,北狄的軍力變得空前強大,甚至比大秦還要更甚幾分。
武力強大,但經濟薄弱,又有一個強大富饒的鄰居,面對這樣的開局條件,天狼氏族做出定期去隔壁家打秋風的選擇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從北狄建國的第二年開始,每年秋天都會將各部落的青壯年集結起來,形成軍隊,南下入侵大秦,可以從富庶的大秦搶回糧食的同時,也可以削減各部落的人口,降低過冬的難度。
這也是北狄執政者將國內矛盾轉移至國外,以維持他們那脆弱政權的唯一辦法。
但之前也說了,大秦本就是以武立國,前幾代皇帝又個個是猛男,北狄這每年都按時來打秋風的行為,在這些帝王眼裡已經不是上眼藥這麼簡單了,根本就是在他們頭上拉屎拉尿啊?!
所以初代帝王只忍了三年時間用以穩定國內局勢,然後從第四年開始就調集大軍率領眾多諸侯一齊北征。
而面對來勢洶洶的大秦,北狄自恃騎兵強盛,也不怵,便要與大秦在草原上大戰一場,一決雌雄,而這便有了流傳百世的稽平之戰。
大戰伊始,兩邊都沒貿然開啟最後決戰,畢竟大秦也好,北狄也罷,都不清楚對面到底有多能打,因此初期只是小規模部隊的互相試探,收集對方的情報。
可這一試探便讓北狄發現,大秦鐵騎在數量上雖遠不如自己這邊,但配備了連弩的大秦鐵騎在單兵質量上卻要勝過北狄一籌。
這讓代代都在馬背上討生活的北狄將軍們如何能忍?
而同時,經歷過多年草原混戰的北狄將軍們非常清楚,在這草原與荒漠間作戰,馬就是一切,騎兵的優勢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他們便定下計劃,面對騎兵與步卒混合的大秦軍隊,他們必須想辦法先吃掉大秦的騎兵。
而沒了騎兵的大秦軍隊,縱使人數再多,在這草原上面對北狄騎兵也不過是一群待宰羔羊。
北狄將軍們的戰略方針並沒有什麼錯誤,戰爭就是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方為上策。
可李慶安那御駕親征的祖祖祖*38爺爺更不是省油的燈。
面對北狄將軍們為了絞殺大秦鐵騎,而設下的陷阱,他老人家在看穿之後,便選擇了將計就計。
在定下騎兵拖敵,步卒合圍的計劃後,他便親自率領五萬鐵騎莽了進去,自陷於北狄騎兵的包圍,然後力扛了數倍於己的北狄騎兵一天一夜,為大秦步卒合圍爭取了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