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年來,大秦朝政之艱難,讓生存在這個系統中的官員們變的異常的現實。

相比起所謂的忠君愛國之類的好名聲,他們更在乎實際利益。

說的直白些,那就是你能讓我有酒喝有肉吃,那我就跟你走,如果不能,那我就換個人跟。

且不說有皇室裡還有漢王、楚王這兩個備選。

放眼天下也不是隻有你皇室一家獨大。

如今的各路諸侯藩王只是名義上歸屬大秦,實質上已經成為一個個獨立王國。

其中幾個實力強勁的,甚至還穩壓皇室一頭。

只是這些諸侯藩王們彼此牽制著,所以這神器還尚未易主罷了。

如此環境下,武澤自然不願意跟著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陪葬。

而楚王、漢王的造反的事實,卻逼迫他不得不在此時做出決定了。

所以他今日前去龐府,既不是討論自己下屬裡有沒有二五仔,更不是敘舊。

畢竟康泉與楚王的勾搭的情況,早在楚王還是太子時,武澤就已經摸的透透的。

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打算問問龐維興的意見,商量該投靠哪一位皇子。

只是二人在密室裡討論到一半,李慶安派出的小太監就到了。

透過小太監給出的資訊,這兩位心思縝密的武將立刻就意識到,紈絝或許只是小皇帝的偽裝。

真正的小皇帝可能真如那討賊檄文上描述的一樣…心思縝密,手段高明,而且膽識過人。

楚王、漢王兩敗俱傷的結局搞不好還真是小皇帝一手操縱的。

漢王、楚王都不是庸才,相反他們都有過人之處,不論他們中哪個登基,以大秦目前的情況雖然未必能夠力挽狂瀾,但也是大有可為。

可是,如果他們兩個落得到今日的處境,都是在按照小皇帝的劇本在走呢?

倘若事實真是如此,那小皇帝絕對當的起人傑二字,如此人物也才有盡心盡力輔佐和追隨的價值。

所以他們二人才臨時改變了主意,不管小皇帝有沒有預備後手,他們都需要立刻出發,全力救駕。

可現在看來,小皇帝的本事遠比自己之前想象的還要可怕,關於自己與武澤打的那些小九九,他是不是已經猜到了什麼呢?

否則他剛才為什麼要隱晦的警告自己…?

就在龐維興憂慮之際。

一旁的范雎忽然說道。

“龐兄,暫且寬心吧!陛下試探你也好,試探武大統領也罷,都是形勢所迫,你要理解。”

老丞相彷彿已經猜到了龐維興所想。

“畢竟如今的朝堂上的官員大多都是曾經漢王黨以及太子黨的人,陛下能信任的人並不多。”

聞言,龐維興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