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能夠得到天下就是因為得到了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兵法,法家等勢力的支援,這些勢力的子弟都是知識分子。

這些人將一個小小的混子扶植成為了一個偌大皇朝的開國皇帝,這就是世家豪門的可怖之處。

豪門世族太可怖了。

流水的皇朝,鐵打的世家。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真理。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這樣的,蘇辰曾經書寫過這樣的一篇論文《論知識階段與王朝更迭的內在關係》。

他做過詳細的調查取證,之後發現一件事情。

任何朝代的更迭,都是一些貴族間在換著當皇帝,比如說北周,隋,唐就是這樣的,他們都是關隴貴族間的一種權力更替。

隋末時代,天下各地都是反王,但是最後李唐得到天下。

除去李家的某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李唐成為當時貴族世家的代表,也成為天下知識分子的選擇的物件。

比如說,李家得到太原王家的支援,還有隴西李氏等豪門貴族的支援,否則,單憑他們五萬人如何能夠輕易的攻破長安,坐擁天下。

隋二世之所以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楊廣一直想要打壓世家豪門的勢力,所以才造成天下分崩離析。

科舉制在楊廣一朝大力的推廣,這就在某些程度上阻斷了世家把持朝堂的機會。

一旦世家失去權力,就等於失去生存的權柄,所以他們就開始謀劃改朝換代。

後來,李唐天下在數代英明君主的努力運作下,透過科舉制,武舉制等手段一步步的解決著世家對朝堂和天下的影響。

在春秋戰國時代,歷史上出現過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就是:百花爭鳴。

這是一個知識大爆發的時代。

諸子百家就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

秦國卻是一直在信奉法家。

在孝公時期商君變法之後,弱秦得以變得強大起來,稱雄西方,之後,窺視九鼎,一直南征蜀國,西滅義渠國。

始皇帝時期,更是聯手陰陽家等勢力,對抗道家,儒家等力量,從而爆發出了六國之戰。

秦國在大戰中得勝。

十數年間一統六國,建立如今幅員遼闊的大秦帝國,始皇帝成為九州的共主,在他建國之後,就一直致力於打壓諸子百家的不臣服勢力。

如今天下的反秦勢力中,就是這些諸子百家的餘孽在作祟,他們雖然無法與大秦帝國的官軍為敵,但是他們化整為零,落草於江湖草野之間。

何況他們也不主動與帝國為敵,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

為此,他們的手段還是很高明的。

始皇帝藉著各種各樣的方式打壓這些不聽從帝國號令的不臣勢力,“焚書坑儒”亦是如此,數日前滅那些方士儒生亦是如此。

這是在打壓天下的這些不臣之心者們,也在告訴他們,不要禍害天下,否則,後果會很複雜和嚴重的。

始皇帝不懼殺戮。

始皇帝還出臺過一條政令:統一文字。

他廢棄六國的文字,改用秦國的文字,以此統一天下的民心。

蘇辰不得不為其豎起大拇指點贊,因為這一招實在是太高明瞭,可惜,始皇帝活得太短,而且在帝國的繼承上面又出現了問題,導致這一條政令無法一直貫徹下去就腰斬了。

在後來的漢初時期,這一條政令就漸漸的深入人心,天下已經沒有六國的思想,而是稱自己為大漢的子民。

“扶蘇小兒,你擅殺楊天師,你會遭遇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