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由於本菲卡一心想要進攻,加上他們只有兩個中場,所以他們這場比賽再想分出人手限制李至,那就變得有些困難了。

球場上,國際米蘭球員沒有急於進攻,反而是在穩固防守的前提下,控制著場上的球權。

國際米蘭的球員們心裡很清楚,在手握客場進球優勢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像本菲卡他們那樣著急。

在控球的同時,國際米蘭也不是一心死守,他們也是在倒腳控球中積極找著本菲卡後防線的漏洞。

作為國際米蘭進攻的核心,李至一直也在找機會。

在比賽進行到第28分鐘的時候,李至在右路的時候再一次看到了林德洛夫身後的空擋。他沒有猶豫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一個貼地直塞就想打林德洛夫的身後!

而在李至傳出這一腳直塞球的時候,林德洛夫在防守時出現了致命的失誤。

在防守的時候,這名年輕的瑞典中衛犯了一個只看球不看人的低階錯誤,在李至傳球的時候,林德洛夫沒有選擇去貼近自己與伊卡爾迪的距離,反而是上前一步想要去攔截李至的這腳直塞。

為了擴大自己的身體防守範圍所以林德洛夫此時冒進的選擇了剷球!

但是顯然他錯誤的判斷了李至的這腳直塞的速度和路線。

而且要知道李至的貼地直塞球那也是自帶弧度的!

林德洛夫的剷球不但沒有攔截到足球,反而導致足球從身邊漏過,送給了伊卡爾迪了一記單刀球的機會!

伊卡爾迪沒有浪費這份大禮,一蹴而就完成了進球!

國際米蘭10本菲卡!!!

而在轉播鏡頭反覆播放那粒進球的時候,張祿指導也是“逮捕”到了林德洛夫的表現。

“嘿嘿,剛剛本菲卡那個年輕中衛林德洛夫也是變身‘林德漏夫’。沒想到他還真把球給漏了過去。我們可以看到首先他是錯誤的判斷了足球的路線和速度以及李至在其中施加的弧線,其次在有更加安全處理方法的情況下瑞鼎人選擇了更加冒險的剷球解圍,導致皮球從身邊漏過,送出了單刀球……”

總之,這下失球的主要責任可以說都是算在了林德洛夫的頭上,而林德洛夫在後來廣為大家熟知的“林德漏夫”的稱號也就是在這裡被流傳了開來。

……

上半場的第37分鐘,本菲卡越來越著急了。

現在算上之前首回合的戰果,綜合起來總比分他們是13落後國際米蘭兩球了,這其中甚至還有兩球是客場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