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面對朱華鋼教練的不斷誇獎,選擇默不作聲。

此刻,回應朱教練什麼話語,其實都不好。

這種場合,無聲勝有聲在適合不過了。

而且,李飛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資料,他有種小秘密被看穿的感覺。

他腦海裡系統顯示的各項身體素質,經過他的多次加點後。

現在已經是保持著均衡的水平,與測試出來的資料均衡度相差無幾。

緊接著,朱華鋼指著另外一堆資料,開口道:“你的無氧耐力資料很好,這項天賦也很不錯,對後程加速有著極大的幫助。”

“華國還是比較少有像你一樣能保持好後程速度的,不過你的身體素質在這個年齡段算是不錯,但是短跑技術從資料上看,卻算是比較差的了,你還是需要增加訓練。”

說完這些,朱華鋼特意在李飛的無氧耐力這一項上做了標記。

在整個蘇省田徑隊,18歲以下的人群,沒有人能達到李飛這個資料。

甚至還有華夏國家隊的少許優秀短跑運動員,都沒有達到李飛的這個資料。

老譚的眼光真賊啊!

這個李飛的確是個很大的驚喜。

或許在不久將來,加以訓練這小子的短跑技術。

只要李飛的短跑技術相比現在,有著質的提升,那後面這小子必定能帶來不可估摸的短跑實力,展現在世人面前。

朱華鋼仔細的打量了李飛一番。

又重新看了一遍剛才的那些資料,之前還冷漠的態度也變得溫和了起來。

“不過你的起跑速度只能說很一般!”

聽到這,李飛也開始認真起來。

被別人誇的時候,李飛可以左耳進右耳出。

但是,一旦有人挑起自己的毛病,李飛就得認真聽講了。

畢竟,忠言逆耳,找出不足才能進步,這個道理,李飛還是懂的。

只聽朱華鋼教練接著說道:“作為職業的運動員,基礎一定要牢固。”

“你年紀比較小,技術在我這來說幾乎完全沒有,倒正是打基礎的好時候。”

“所以,針對你的一切訓練,都是從頭開始,未來的十來天,你主要練習的就是起跑。起跑姿勢要更正,起跑反應時間也要更快一些,我初步的目標是一個月後你的起跑反應時間能夠非常穩定的在0.3秒以內。”

人的動作幅度越小反應就越快。

一般人動一動食指這種輕微動作的反應時間在0.2秒至0.3秒之間。

而起跑這種大幅度的動作,所需要的反應時間則要更長。

起跑反應時間受到人的訓練程度和當時狀態的影響。

正常人的起跑反應時間大概在0.5秒至1秒之間。

這個因個人差異而有所不同。

駕駛員在應對突發情況時候緊急制動的反應時間是0.4秒,也就是說明人類在進行熟練性動作的反應時間是0.4秒。

而經過訓練的運動員反應時間還會更短。

其中以職業短跑運動員為例,他們的起跑反應時間是在0.2秒以內。

這個0.2秒以內的時間限並不是偶爾一次兩次或幾次達標就可,而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

在國際大賽的賽場上。

短跑運動員的起跑反應時間往往會是在0.15秒左右,能夠達到0.14秒說明起跑非常成功。

而若是超過0.17秒就算是起跑反應偏慢了。

想要縮短起跑反應時間。

則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讓身體和肌肉記住起跑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