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硬傷之下的博弈(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浩跟秦雪菲的同居相伴,隨著假期結束也結束了。
臨近上班前夕,他搬回了自己在南山的居所,進入到新一年的工作準備中。
回到南山的家裡,李浩反思了很久,也想不清,自己跟秦雪菲的這段假期同居生活到底算什麼?他曾有意的把秦雪菲帶到了公司的聚餐場合,想要用這種方式向他心裡的那個人示威,挑起戰爭。
然當看到別人無所謂的表情後,他終於知道,他賭輸了,同時也把自己搭進跟秦雪菲的愛情中去了。
經歷春節同居的一週時間,秦雪菲似乎已把李浩當成了她真正的男朋友,而不是孤獨時候相互取暖的伴,這讓李浩陷入深深的迷茫和自責中。
開年進入到工作中,而這一年顯然是沒有了2013年的順暢無憂,反而是壓力重重。
深圳樓市成交量自2009年開始釋放,到2013年的4年時間,終於再次走進一輪小高潮中。
回顧過去一年,每一次“若干條”的政策出來,就很快被市場快速解讀和消化得無影無蹤了。
從3月份“國五條”定下樓市調控的基調,到4月1日深圳地方版的“國五條”,公佈確定年度房價控制目標,再到10月深圳緊急出臺的“深八條”調控措施,大家看到,所有的政策都未能阻擋住深圳消費者們的旺盛購房需求。
至今很多人還記得,2013年深圳樓市是如何在火熱中開局的。
1月中旬,關外龍華某新樓開盤,推出不到千套的中小戶型,當天卻吸引了近3000人到場搶房。從這一年的1月份開始,“千人搶房”、“日光碟”等字眼就不斷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
火熱開局的2013年樓市不僅有深圳,還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大中城市,眾多城市的火熱,激發了新一輪調控政策的來臨。
3月1日,伴隨著“兩會”的召開,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對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房地產市場調控五項政策措施進一步細化,俗稱“國五條”。
國五條中的一條關於“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透過稅收徵管、房屋登記等歷史資訊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稅收”的規定,更是促進了全國多個城市二手房的交易熱潮。
2013年,深圳樓市的火爆更直接助推了房企業績的大幅增長。
“千億俱樂部”成員增多,從開始的萬科、綠地、保利等企業率先衝破千億元銷售大關後,第二批企業也是紛紛跟上。
2013年年底,房地產調控帶來的絲絲寒意,也預示新年後的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彷徨期。
果然,2014年新春伊始的深圳樓市迎來了一路的“降溫”,曾經的“金三銀四”落空,五月也不“紅”了。
這一輪打擊最大的是關外的龍崗區,龍崗的很多售樓處銷售員感慨“房子是看的人多,成交量卻少得可憐”。
房貸收緊和觀望人群的增多,預示著深圳樓市開始進入低迷發展時期。
從4月開始,深圳的一些房地產中介公司已經在陸續的關閉店鋪。
6月深圳幾大代理公司召開媒體釋出會,會議上表達,深圳樓市真的是往下行了。
這一輪的調控也讓地產開發商們害怕,大家紛紛開展自我救援運動。
一些大的有客戶資源的開發商嘗試,在自己的網路圈、客戶會里賣房子,而眾多的中小開發商們則是在外部尋求銷售渠道,比如啟動全市二三級市場聯動,抓緊賣樓,回收現金。
樓盤二三級聯動的好處是可以擴大樓盤知名度,不漏過一個想買房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