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澳門淘金遇筍盤(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成濤沒有選擇正面回答,而是丟擲了一句問話。
“天娜,你覺得現在的香港和澳門還有沒有投資機會?”
“你是說房地產嗎?”
“對。”
“香港和澳門得地產我不太熟,但是我覺得這兩個地方經歷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直到2007年,房價還沒有恢復到1998年最高潮時候。很可惜的是,剛剛恢復過來,,又趕上今年來自於美國的金融危機,所以現在還算是一個價值窪地吧。”
張天娜客觀冷靜地給周成濤分析,這還是他們公司最近開會討論時的總結。為何討論這些,那是因為老闆身邊有一些朋友投資了香港地產。
“我跟你的看法是一樣的,所以有機會還是可以入手的。你們公司要是有那邊的資源,或者合適的專案推薦給我。”
“好的。不過就未來的長遠發展來說,我還是更看重國內市場,香港澳門的適合短炒幾年就放手。”
張天娜說出此話也是有目的的,此刻他很希望周成濤去買他們現在銷售的龍崗城,無論是買1套還是幾套,都是給公司和開發商減輕壓力。
“當然,這個我也知道的,但是你知道現在香港和澳門的貸款利息多低嗎?而且此刻買房基本等於不交首付。”
“這麼好?有多低啊,國內銀行貸款目前的利率是4%,香港澳門多少?”
張天娜沒有具體瞭解過香港澳門的銀行貸款政策,看到周成濤神秘的說,她想應該會很低。
“你聽說過嗎?1.5—2%之間,相當於我們國內的一半都不到啊,你說有沒有誘惑力?”
“為什麼這麼低的貸款利率,香港的房子還是不好賣呢?”張天娜不解。
“因為1998年金融風暴害了很多人,那時候房價跌倒6成,首付2成跌沒了,另外2成你還得給銀行打工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香港人不敢買樓的主要因素,90年代初的時候購買力多瘋狂啊?”
聽到這裡,張天娜似乎懂了,也明白了他們的恐懼來自於哪裡。
她也突然想起跟後海壹城的劉博士成為好朋友後,他給她訴說的,當年深受其害,從一個30歲的億萬富翁變成欠銀行幾千萬的負翁故事。
直到2005年,劉博士才分批還掉銀行的全部欠款,自此他輕鬆的舒了一口氣,轉而跨海過來深圳,進入到大陸這個穩定的受到國家保護的房地產市場來。
“原來如此。”
“周大哥,聽你的口氣,你是不是買了香港或者澳門的房子啦?”
周成濤說到此,再愚鈍,張天娜也能猜出了一絲端謎,於是問他。
“是的。”
接下來周成濤就跟張天娜講述了,他如何沒花一分錢就買了一套澳門低價樓盤的故事。
“嚴格說,我沒有在香港買,我是在澳門淘金撿漏了。”
周成濤不再玄乎的表演了,立刻講述了他這兩天在澳門的經歷,可以說僅僅一小時時間,他就決定了一件事情。
周成濤這個風格張天娜早已經熟悉,也不為奇怪。正是因為他的果斷,才讓他在這個發展的時代洪流裡,從僅有的10萬元的本金翻到現在的資產5000萬元。
5000萬元什麼概念?換在10年前,周成濤的心裡,想都沒有敢想過。
“你快跟我說說,澳門的房產什麼情況,我還沒有去過澳門呢,找時間一定去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