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這裡感興趣的大多數是二房東,居家客戶一聽說兇殺案,根本不會租。

這些二房東為了牟利,把這裡的房子全部打通,胡亂篡改,改成了十幾個單間,從而引起了各種滲水漏水事件,小區鄰居之間互相抱怨,管理處管來管去也沒用。

後來市場上火爆的,比如像已經倒閉的“蛋殼”型“改裝公寓”來臨的時候,信託花園更是成為被收房最多的小區,那些出租單位成了這些長租公司的收割機。

然不管後來如何,至少在2001年的時候,這裡還是風光無限。

戴均和李娟合買的這套房子位於其中一棟的10樓,面積為95平米。

這套房源是戴均從同行那裡花200元資訊費撬來的。

因為是自己想買,戴均和李娟只想利益最大化。

兩人在那個提供資訊的經紀人幫忙約到業主後,他們在咖啡廳裡壓價,最終花了總價57萬元,購買了這套3房2廳2衛,裝修算很豪華的房子。

原業主賣房的緣由很簡單,離婚了,賣掉這套房子,然後拿錢去紐西蘭讀書,滿足下自己喜歡讀書的願望。

成人為何喜歡去一些小國家讀書,還不是因為簡單。可以說不用任何門檻,做個成績單掃描過去,成績單也不用驗證是真假。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先辦簽證去那裡,讀個1年到2年的語言課程,等語言過了,聽懂後再修後面的其它課程。

這些人到中年,再申請過去讀書留學的,其實也不完全是讀書,他們只是拿讀書做藉口,好申請學生簽證出國。

此時外國對中國的旅遊、工作等簽證還沒放開,除政府事業單位申請出國旅遊容易,其它的社會人群去辦個簽證很難,透過率不到10%。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打起了留學的主意。

因為相對於旅遊、公辦等其它簽證,留學簽證手續簡單,批覆也很快,成功率更是達到80%。

至於出國以後,這些人群是否真得去讀書,那只有鬼知道。

據國外某網站調查資料顯示,那些中年申請過來國外讀書的人群中,男人大多數是在當地打黑工,找機會拿居留權。女人大多數走捷徑,直接嫁人拿居留權或者入籍。

賣房子給戴均他們的這個女人,不過20歲多歲,在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裡,她嚮往的是國外的自由和浪漫。

除了讀書之外,遭遇被離婚打擊後,房主更是想離開深圳,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20年後的深圳是什麼樣子,戴均沒有想到,這個女業主更是沒有想到。

要是想到20年後風水輪流轉到中國,轉到深圳來,那麼女業主可能就不會賣她的房子,也不會遠走紐西蘭了。

然那批離開深圳的人群,他們還能回得來嗎?

一個字難。

即使他們在外面拼搏數年,但也可能也買不回當初深圳房子的二分之一。

就是這套95平米的凶宅小區,如今再便宜,也要賣到近10萬元的單價,與當初相比,漲了差不多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