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都不易,他戴均不易,張英菊更是不易。

要不是生活有難度,誰願意啃那乾麵包,每天看客戶們的臉色吃飯呢。

“好,成交。”

就是在這樣的特殊狀況下,戴均努力幫張英菊把總價談到了12.5萬元。

2001年3月初,張英菊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

戴均帶著張英菊跟房主孫曉夢簽了買賣協議,銀行還是深廣行的王經理幫忙做的。

總價12.5萬元的房子,張英菊交了3.5萬元首付,不到三成。餘款9萬元,在銀行做了15年按揭貸款,每月只需要還款幾百元。

“我真的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拿到鑰匙的那一刻,張英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總以為這是錯覺。

張英菊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然後發出“哦”的叫聲後,她才知道這是真是的,她在深圳真的有了房子。

買了第一套房子,很多人肯定會想到自己來住,但是張英菊第一時間覺得自己住這60平米的面積太大了。

張英菊覺得她就一個人,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櫃,20平米的面積對她來說,都足夠奢侈了。

於是她想到了跟周成濤一樣,把這套房子出租出去。

為了方便看房,張英菊把房子鑰匙放在松柏公寓樓下的一家中介公司店鋪放租。

“張小姐,我幫你找到了一個好租客。”

拿到鑰匙不到三天,就有租客看上了她的房子。

這套房子的原房主孫曉夢買來後一直是自己住的,所以裝修的比較溫馨,家電也齊全,賣房的時候,她嫌搬東西麻煩,把所有傢俱家電都留下了。

孫曉夢收到張英菊的定金後,也看上了李娟福華金座的另一套60平米兩房,那個房子裝修的比她自己的還好,前業主同樣答應把傢俬、家電留給她,所以自己原來的她就不要了。

因為裝修好,家電齊全,張英菊報出了1500元的月租金,這個租金高於其它同戶型幾百元。

但即使是高於市場200300元的月租金,她的房子每天也是有很多人看。

很多人看上了,但都是還價到1200元,張英菊不同意。

也許別人覺得300元無所謂,但這300元對於張英菊來說,卻是意義重大。

張英菊準備出租了這套房子以後,就搬到公司附近,租同事羅姐的一個小單間,羅姐說她這個單間空著放雜物,不如租給她。

按四方大廈附近的租金標準,羅姐那個15平米的小單間至少可以租到8001000元。

但是羅姐說大家是同事放心,連水電費等一起,她每月只收張英菊500元。

張英菊在布吉關外租住的那個單間農民房,含水電等雜費一共是200元。每月來回公交車成本要150元,這樣加在一起,不如搬到羅姐這裡了。

張英菊的打算是松柏公寓的房租1500元,還掉按揭款需要600元。這樣還剩餘900元,其中500元用來租羅姐的房子,400元寄給父母做生活費。

這樣的話,她後面的工資和底薪,除吃飯外,就可以全部存起來。

這是張英菊最初的天真夢想,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她後來收入的迅猛激增,這個簡單幼稚的想法也很快被打破。

2004年後,張英菊的人生彷佛開掛似的往前飛奔,在飛奔中,她早年的那些幼稚想法,也隨即被拋散在歷史長河裡。

租張英菊房子的是一位從事演藝事業的青春貌美的女模特。

女模特來自於北方大連,她看上這個房子的最重要原因是那兩排寬大的衣櫃,這對於從事服裝模特,衣服超多的她來說,是個很好的居所。

女模特看完房子,二話沒說,毫不猶豫地跟張英菊簽署了三年的租賃合約,免去了她換租客,空置房子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