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織,是徐家、潘家、瞿家聯合成立的紡織工廠的廠名。

是左夢庚取的。

別人懵懂,但左夢庚太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了。

作為明代第一家正規化、工業化的紡織廠,其歷史意義是無比巨大的。

左夢庚要做的,就是保護這家工廠好好發展起來,給松江棉紡的同行們打個樣,讓越來越多的手工業者慢慢向工業化轉變。

徐家、潘家和瞿家全都財雄勢大,也都捨得投入,更是新技術的第一批享用者。

光是水力驅動裝置,天織廠就打造了三百多架,沿著吳淞江一字排開,氣勢驚人。

織機則是由南橋鎮的房師貢聯合全鎮的工匠們打造的,一千八百臺織機的訂單,讓南橋鎮的工匠們全都瘋了。立刻捨棄了其他的活計,全部投入到了這個大單當中。

藉著這個機會,左夢庚給出建議,讓房師貢與南橋鎮的工匠們聯合建廠,專司織機制造和維護。

他提出的技術革新,讓南橋鎮的工匠們大開眼界,第一次發現,原來織機還能這麼製造。

而售後服務的概念,也令人拍案叫絕。

以往賣出去的織機,就和工匠們沒有什麼關係了。倘若壞了,買主也只能無奈拋棄,或者花錢僱人修理。

可不管怎麼說,對於買主來說,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也是因此,南橋鎮作為松江府棉紡織機的最大供應商,但卻不是唯一的供應商。

南橋鎮工匠們的競爭對手,甚至遍佈整個江南。

如果聯合建廠的話,也能用上水力驅動,則可以大幅度降低織機打造的成本。再用售後服務為武器,將會把客戶牢牢黏附住。

房師貢和南橋鎮的工匠們略一商討,一拍即合,很快就掛牌建廠。

這幫人心氣還挺高,以“天工”命名工廠,還在左夢庚的指導下,組建了專門的銷售團隊。

天織廠,預計到夏末能夠投入生產,也承載著松江棉紡的期盼。

如果天織廠真的能夠成功,那麼松江棉紡將會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傳統的手工紡織將會日益沒落。

隨後帶來的,就是海量的工業紡織品的市場問題。

左夢庚還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他將會承受多大的壓力。

好不容易忙完,回到家中,就被僕人請到了後院。

在這裡,徐家的女人們全在,人腳一雙……新式皮鞋。

“三妹夫,我們已經決定好了,二哥和二嫂還有小妹將會隨你們夫婦回山東,建立鞋廠。”

徐家的女人們早就決定了要做新式皮鞋生意,左夢庚知道,但是沒管。

用一個生意讓後院安寧,這是徐家所有男人的默契。

不過真到了要開始實施的時候,還得左夢庚拿主意。

“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喬氏很是積極。

“我們在山東人生地不熟,最起碼建廠的土地都沒有,這個可得勞煩三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