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領命,沒有叫苦叫累。

和從前生不如死的日子比起來,現在做的這些,簡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左夢庚又提點了一句。

“布料上,你回去之後和徐爾鬥溝通一下,看看松江府那邊能否織造出斜紋面料。如果不能的話,你們就自己成立研究小組,進行攻克。”

現在的布料,基本上都是平紋布料。看著左夢庚畫出來的斜紋面料樣式,王秀芹十分好學。

“參座,這種紋路有何妙處?”

左夢庚又在紙上畫了人字形紋路格式,才道:“這種斜的編織格式,會讓面料更加結實,增加耐用度。這裡面涉及到力學,你回去之後可以去科研院請教鄧玉函先生。”

王秀芹連忙記下,這次膠州灣之行又讓她學到了許多東西。

同時她也有東西交給左夢庚。

“參座,您看,這是我們服裝廠弄出來的棉褲和手套,還有棉大衣。”

冬季作戰,天氣始終都是大敵。

帶兵三年,左夢庚對於這個時代的冬季作戰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因此早在夏天時,他就和服裝廠打過招呼,讓他們試製冬季服飾。

想著未來要在軍服上進行大改,所以在冬季服飾上,左夢庚就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構想。

首先是避免手部凍傷的手套。

左夢庚設計了分出五指的薄棉手套。

有多薄呢?

幾乎只有一層面料,也就比徐若琳戴過的淑女紗織手套厚一點。

雖然是小冰河時期,山東氣溫很低,但也不過是零度左右。因此手套並不需要製作的太厚,就可以很好地保暖。

同時輕薄的手套還不妨礙士兵們操作火槍,不耽擱作戰。

而且因為用料不多,製造簡單,成本也比較低廉。

拿過樣品,左夢庚親自戴上,分別進行了射擊和刺殺體驗,手套的舒適度讓他非常滿意。

“這種手套,軍部先期採購五萬雙,一個月內能夠交貨嗎?”

王秀芹痛快答應。

“保證按時交貨。”

手套的織造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即使用人工堆都能堆出來。

如今東昌府的婦人們都已經習慣了走出家門賺錢,服裝廠這種全是女工的地方,更是大受歡迎。

隨著軍方需求量的增加,如今服裝廠的規模已經擴大到了五萬人,分成七個分廠,再組建一個車間並非難事。

除了手套,棉大衣和棉褲更是簡單。

明軍的盔甲大部分都是棉甲,這就給製作棉大衣和棉褲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服裝廠製作的棉大衣和棉褲,和棉甲一樣,都是先將棉花壓制成片,區別只在於沒有壓制的如同棉甲那麼緊實。

將棉花放在兩層布料中間,然後採用左夢庚教授的方法,用縫紉機分格成排扎線,用以固定,極大地提高了棉花的穩定性,避免了棉花掉落,在下襬處形成堆積,上部的棉花又因為流失,失去了保暖的作用。

還是山東較為溫暖的氣候決定了,棉大衣和棉褲都不需要製作的太過於厚重,絕對不影響士兵們的作戰。

左夢庚對於軍隊的一切事務都不容許出現差池,因此試穿後,才給服裝廠下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