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臣默默沉吟,反覆思量,發覺這樣做十分隱秘,根本不怕暴露。

為了榮華富貴……

他一咬牙,恨聲道:“便如此辦。”

兩人經過一番商量,定好了章程後,第二日便各自分頭行事。

屈宜揚打著劉宇烈的旗號來到叛軍大營,親自面見了孔有德和耿仲明。

“二位將軍悔悟之心,我家制憲大人已然獲悉。於國於民,東江鎮重歸朝廷,乃是眾望所歸。只是徐中丞尚未相通,還需時日,望兩位海涵。”

孔有德和耿仲明對視一眼,不明白屈宜揚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順勢道:“哎,便是徐中丞對我等仇恨有加,才致我等蹉跎至今。還望制憲大人明鑑,令我等孤魂野鬼能夠落葉歸根。”

屈宜揚大包大攬。

“二位無需擔憂,如今山東大局俱由制憲大人總覽,徐中丞強硬如斯,亦不能阻擋大勢。制憲派遣下官前來,還有一事,便是核計東江兵員裝備,以供撫卹。二位將軍,帶下官看看吧。”

孔有德使了一個眼色,耿仲明立刻起身。

“屈大人,請。”

萊州城中,張國臣也在四處活動。

首先,他以劉宇烈的名義,讓城中的備戰停了下來。

其次,他開始遊說意志不堅定的官員。

“謝中丞,您與制憲大人曾在遼東共事,當知制憲秉性。如非迫不得已,招撫之議緣何甚囂塵上?”

謝璉閉目不語,實則內心動搖。

從年初到現在,他就在城中,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

看著無數活生生的人變成血肉模糊的屍體,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和認知。

雖然大淩河之戰時,他曾擔任遼東巡撫。可是卻駐留在遠離戰場的山海關,因此萊州攻防戰是他第一次見識到戰爭是什麼樣的。

這不禁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都是大明子民,為何非要你死我活、互相殘害到這種程度?

而他身為高官,對朝政的瞭解,讓他更加對這一場戰爭產生了動搖。

萊州攻防戰足足打了三個多月,直到現在,朝廷才拼湊了一支援軍過來。

要知道這可是山東啊,京師咽喉之地,朝廷的反應都如此遲鈍。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朝廷已經虛弱到了極點,似乎真的拿叛軍沒什麼辦法了。

為今之計,只有招撫。

思慮良久,謝璉不得不道:“一應決議,本官自會尊奉朝廷所命。”

言外之意,是戰是和,朝廷說了算,他不擔責。

而有他這句話,張國臣就夠了。

回過頭來,張國臣又去找了萊州知府朱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