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豐收(第3/3頁)
章節報錯
漁業公司投下的魚苗,怎麼也要到明年才能收穫,這條草魚是捕撈而來的。
不過蔬菜就是漁業公司自己養殖的了。
李青山拿過來的有兩種,蔞蒿和茭白。至於蓮藕、菱角,如今還沒到成熟的季節。
看著新鮮的水產,左夢庚無比高興,關心地問道:“賣的怎樣?”
李青山的嘴巴就一直沒合攏過。
“俺也是第一次知道,水裡的玩意兒這麼受歡迎,三萬斤魚蝦,剛剛上岸,就讓臨清、東昌和濟南的商人給包圓了。”
左夢庚更加驚喜。
“濟南的人都過來買魚獲?”
這件事陳芷做了解釋。
“如今安山湖連通了大清河,可以一路坐船直到濟南。船上備好水桶、水盆,魚獲運到濟南的時候都是活的,很好賣。”
左夢庚又拿起來蔞蒿和茭白,仔細檢視品質。
“這些菜蔬好賣嗎?”
李青山更高興了。
“好賣。都是現從水裡收上來的,保質保量,東昌府這邊都有人給下了訂單,提前預定了下一批的收穫呢。”
經過彙報,左夢庚終於對漁業公司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這個夏天,漁業公司透過魚獲和水生菜蔬,一共營收了八千多兩白銀。去除成本,都還有一千七百多兩的純利潤。
什麼?
不多?
怎麼可能不多?
安山湖周邊如今有四千多人在漁業公司工作,每個人的月收入都在八百文左右,漁業公司還提供午飯。
只憑這個收益,就讓多少人、多少家庭脫離了貧困,能夠吃上飽飯了?
徐光啟就在旁邊,聽著大家討論漁業和收成,不禁心癢難掃。
他這一輩子的成就,不是西學東漸,就是天文曆法。而要說最精通的,自然是農事。
結果在朝為官數十載,最擅長的農事卻始終不得涉獵,眼看著天下各地饑荒不斷,民不聊生後不得不揭竿而起。
結果卻在左夢庚這裡,看到了如此關心農事的一群人。
“中恆,你們這些農事做得好啊,這才是造福萬民的大好事。老夫老矣,卻也能盡綿薄之力。”
聽到徐光啟要出手,左夢庚更是高興萬分。
不過他也知道徐光啟不良於行,不可能像王象晉、陳子龍那樣奔波。
靈機一動,他想到了一個主意,對所有人道:“各位,民以食為天。天下大事,無農不穩。可以預見的是,從今以後,不管多少年,農事都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將我們這些好的農業經驗和技術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永遠造福天下萬民,更是不可疏忽的大事。今日咱們這裡農學大家雲集,不如成立一個農業科學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