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享這個後悔呀,氣的牙都咬碎了。

“休想。財務部的錢都是有數的,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呂傅舉纏上就不放了。

“我的部長大人,我這兒也是刀刃啊。你放心,我給你算利息啊。到時候翻番還你,你還有得賺呢。”

看著兩人討價還價,左夢庚和李邦華等人紛紛失笑。

對於這種局面,大傢伙還是樂於見到的。

隨著六個副縣長到位,蒙陰縣縣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這一次可是光明正大地掛牌,而且對全縣上下做了通知的。

整個蒙陰縣的老百姓都知道,如今管著他們的官,不是縣太爺了,而是叫縣長。

不但有一個縣長,還有六個副縣長呢。

這種事,著實引起了不少的議論。

只不過來的快,去的也快。

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們,更加關心如何活下去。至於官老爺是叫縣令還是叫縣長,他們根本不在乎。

唯獨公甸和公蘇有點鬱悶。

他倆前前後後幫了不少忙,結果六個副縣長裡,他們一個都沒撈著。

“禁止本地為官,這是有道理的。公式乃本地大族,如果再讓你們本地為官,政府還怎麼把控地方?”

察覺到了他倆的心思,左夢庚開誠佈公,坦言了其中的關竅。

異地為官,是從西漢就開始實行的人事制度。雖然從未明說,但其中的意義大家都知道。

也只有左夢庚這麼坦誠,卻也真的消除了公甸和公蘇的不滿。

“如果你們兩個想要出仕為官的話,我建議你們先到臨清的政務班去學習一段時間。等掌握了做事的方法和規則之後,我再給你們安排。”

再安排的話,那就肯定不是在蒙陰了。

公甸和公蘇聞言,苦笑之後,痛快地放棄了。

“大兄和二兄全都遊宦在外,家中無人主持,不能為參座效命,還請恕罪。”

古代的家族基本上都是這樣,兄弟之間會有明確的分工。

有人做官,有人經商,有人主持門戶。總之一個目的,就是維繫好一個家族的利益。

公甸和公蘇會拒絕,也在左夢庚的意料之中。

“那這樣好了,你們雖然不能做官,但是也可以進入政府工作。有你們的經驗在,相信可以幫到大忙的。”

雖然官員上需要執行異地為官的制度,但公務員卻不需要。

這一點在後世也避免不了。

公氏又是蒙陰大族,日後許多工作都離不開他們的幫助。於是左夢庚適時地放出了一點甜頭,要讓公甸和公蘇保持積極性。

他們雖然做不到縣長、副縣長、局長這種級別的官員,但是在縣政府、民政局、財政局等部門內依舊可以混的風生水起。

也許他們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公務員的雛形。

公甸和公蘇還不知道其中的意義,聽到依舊可以進入政府,不由得大喜。紛紛道謝之後,開始琢磨要去哪個部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