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風雲即變(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元化急著召張可大返回,只因遼東那邊要開始了。
身為孫承宗的密友,孫元化一直密切關注著遼東的局勢。
他深知,只要大淩河城開築,就是遼東戰起之時。而身為遼東的大後方,登萊有著責無旁貸的支援義務。
孫元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因此打算把一切都準備好。
得知情況,左夢庚也不敢怠慢,將膠州灣的事務交給茅元儀、傅豫孫等人,他連夜返回了臨清,召集了軍事會議。
“遼東方面情報,丘禾嘉已經給祖大壽下令,要其前出大淩河。各種相應物資,已經囤積在錦州了。”
左富的情報很給力,甚至比朝廷知道的更加詳細。
對著地圖,左永敏銳地發現了問題。
“朝廷的增援部隊在哪裡?”
左富搖搖頭。
“目前看來,孫閣老和丘禾嘉並沒有做相關的預案。”
黃宗羲嘲諷連連。
“這不是胡鬧嘛。黃臺吉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淩河築城的,他一定會來打。孫閣老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為何連援兵都不準備?”
一群人議論紛紛,都覺得遼東文武在犯蠢。
左夢庚卻不一樣。
“想來遼東官員之間發生了矛盾,孫閣老也是有心無力。”
擁有著超前的見識,讓左夢庚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從來不會以智慧高低去判斷別人。
尤其是能身處高位的人,絕對不會有蠢貨。
中國的歷史觀有一個錯誤的地位就在於,很喜歡用道德或者智商來評價政治人物。
尤其是對於亡國君臣,更是在智商上對其進行大肆批判。
彷彿亡國的君主和臣僚,就都是蠢貨。如果換成聰明人,就不會亡國了。
左夢庚深知,一個國家和朝代的存亡,其實和君臣的智慧關係並不大。
就以崇禎為例,他是蠢貨嗎?
他當然不是。
即位之初,對付閹黨的手段,可謂是羚羊掛角,妙到毫巔。
為何當時大明臣民都對他給予厚望,認為他將會是明主?
除了他剪除禍亂天下的閹黨之外,還因為他在其中所展示出來的手段。
雖然後來崇禎昏招迭出,把好好的局面禍害的不成樣子。
但做蠢事的未必是蠢人,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尤其是政治上,許多時候在旁人看來愚蠢無比的做法,其實裡面藏著更加深切的利益關係在。
因此對遼東的狀況,左夢庚判斷,孫承宗已經失去了掌控能力。
………………………………………………
山海關,深夜。
海風滲過輕薄的窗紙,攪的燭火飄搖明滅,一如孫承宗的內心。
現年已經七十歲的老人家,此時委在炕上,手裡捧著茅元儀的來信,心情愈發惆悵。
【大廈將傾,頹勢難免。公欲迴天,奈何乏術。不如求去,免誤身後之名。】
茅元儀的來信說的十分直白,勸告孫承宗乾脆撒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