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3頁)
章節報錯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的策略完全失敗了。
國防軍表現的無比耐心。
既然草原很大,那就放慢腳步。然後用心經營佔領的土地,穩步推進防線。
王思儀展現了絕高的政治智慧,用更加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實力同喀爾喀蒙古爭奪民心。
蒙古王公貴族們始終保留著原始落後的生活方式,始終將普通牧民視作牛羊,予取予求,肆意壓榨。
這種做法,在落後的生產方式下是絕對合適的。
但帝國來了,帶來了不一樣的東西。
帝國將佔領的牧場分產到戶,令普通牧民都能夠在這樣的大變革中受益。
光是這一招,在這個時代就屬於絕對的王炸。
草原上的牧民只是愚昧,但絕對不傻。
他們也想過好日子,他們也想做人。最起碼吃飽穿暖,這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
王公貴族不會給他們,可帝國做到了。
每一戶的牧民看著自家的草場,再看著成片的牛羊,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心滿意足。
什麼?
帝國是外來者?
帝國和他們語言不通?
這些重要嗎?
蒙古人就都是蒙古人嗎?
這片草原上千百年來的主人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真要細緻劃分的話,恐怕沒人能夠說得清自己來自於哪裡。
分產到戶,只是第一步。
在帝國的眼中,草原並不窮困,反而是大有可為之地。
尤其是隨著經濟日益富裕,國民的消費潛力開始爆發。別的不說,單單是肉類的供應,就成為了老大難問題。
帝國在許多地方興建了大量的養殖場,但仍舊供不應求。
這就導致肉類價格居高不下,普通民眾叫苦不迭。
而草原,就是最好的補充。
帝國的公司來到了草原,直接在當地建立了屠宰場,並且應市場的要求開始研究能夠使肉類經受長途運輸的儲存方法。
他們的收購,令牧民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來。
此消彼長,喀爾喀蒙古的王公貴族們赫然發現,他們居然在漸漸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