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奧斯曼帝國這種幅員萬里、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大國,毀滅需要多久呢?

很多人都以為,這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但實際上,啪地一下,很快呀!

奧斯曼帝國被圍攻的訊息傳來,內部立刻風雲激盪起來,各地的勢力全都開始蠢蠢欲動。

究其原因,就在於奧斯曼帝國雖然很大,但是在凝聚力上十分薄弱。

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擴張,靠的武力和宗教。

武力可以很強盛,但是很難長久,遲早會出現力有未逮的時候。

宗教雖然很潛移默化,但宗教到底代替不了民族和文化矛盾。

尤其是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區域內,埃及人和阿拉伯人都有著無比漫長且輝煌燦爛的文明。

他們雖然被奧斯曼人征服,但豈能甘心接受奧斯曼帝國的壓迫?

即使他們的宗教信仰一樣,但該受壓迫還是受壓迫。

用一句中國話來解釋,就能明白為何這些民族對奧斯曼人恨之入骨。

【憑你也配姓趙?】

雖然大家都是信奉阿拉的,但也得分個三六九等不是。

於是飽經壓迫之苦的各個民族,始終都在尋找著獨立的機會。

上千年來,他們發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從未間斷過。

這一次奧斯曼帝國被東西方國家集體圍攻,立刻讓這些人看到了機會。

西洋艦隊司令趙慎寬在吉布提接見了遠方的來客。

客人有兩波。

一波從埃及過來的,首領叫艾哈曼德·薩烏爾;

另一波是從阿拉伯半島過來的,首領叫哈立德·阿齊茲。

“埃及需要帝國的幫助,以擺脫萬惡的突厥人。我們願意和帝國建立最為友好的關係,也願意出人出力修築運河。”

艾哈曼德給出了條件。

無論如何,蘇伊士運河都是在埃及的地盤上。要想幹成這件事,就必須要得到埃及的幫助。

“對於埃及人遭受的苦難,帝國感同身受。如果能夠幫助到你們,帝國樂意之至。不過你也清楚,關於運河涉及到很多國家和多方利益。我們必須慎之又慎,也希望貴方能夠展現最大的誠意。”

艾哈曼德對此十分認同。

埃及人最迫切的就是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至於其他的,都屬於次要矛盾。

他們雖然能夠看到蘇伊士運河的巨大利益,但也明白在那麼多強大的勢力面前,埃及能夠選擇的餘地不多。

否則的話,埃及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奧斯曼帝國。

最終,經過談判,雙方商定了一個條款。

帝國極其盟友會幫助埃及謀求獨立,給錢給武器,並且幫助埃及培訓軍隊。

埃及出讓的利益包括:蘇伊士運河所在的地區周圍將會變成徹底的中立區。由帝國、盟國和埃及一起組建聯合管理機構。

這個管理機構只對盟國負責,不在埃及的政權和法律條款內。

盟國將會在運河區駐軍,以保證運河的安全運校

埃及負責組織大量工人用於運河的修建,由盟國支付費用;

埃及享有運河百分之十五的權益,躋身為運河的股東之一。

條款商定,趙慎寬立刻將其彙報了上去,並且通報歐洲各國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