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貪圖享受,去北方戰略叢集最好不過,跟著大軍在莽莽荒原裡一路平推就是了。

但左暄妍是要讓世人看到自己能力的,當然只有最壞的環境才能顯出她的本事來。

兩邊一拍即合,這件事就算說定了。

當下左暄妍也不見外,直接參與了西北戰略叢集的軍事會議。

隨著天氣轉暖,西北戰略叢集將會迎來全新的大行動。

一方面要進攻哈薩克汗國,藉口是哈薩克汗國包庇卓特巴巴圖爾和諾爾布,但實際目的是打通南線進攻俄國的道路。

另一方面則是進攻布哈拉汗國,開啟進軍中東的通道。

第三個任務,就是解救陷入困難的道士們。

雖然道士志願軍已經出發了,但那邊的情況如何,指揮部這裡還沒有收到訊息,他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一旦能夠和道士們打下的基礎聯絡上,那麼也就意味著開啟了從北部進軍天竺的通道。

現如今天竺的富庶和虛弱早已被帝國得知,人人都將天竺當成了肥肉。

帝國高層早已和英國、葡萄牙、荷蘭以及其他盟國取得一致,要將天竺徹底瓜分。

至於能搶到多大的利益,那就各憑本事了。

西北戰略叢集這邊還不知道,道士們那邊的情況十分精彩。

在得到了西北戰略叢集的支援和武裝後,從中原萬里跋涉而來的道士志願軍早在冬季就進入了中東。

這支志願軍共有一萬七千名道士,數量著實不少。最起碼在中東這個地方,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尤其是這支道士志願軍武裝到了牙齒,準備的非常充分。

一路上,在阿布都木的引導下,凡是曾經敵對過王常月等人的勢力,全都遭到了道士志願軍的攻擊和清算。

反正都是異教徒,道士們祭起屠刀來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這支志願軍的首領,是龍虎山張天師的弟弟張應淮。

此人頗有才幹,只是因為哥哥繼承了天師,留在龍虎山每天不是焚香修行,就是無所事事,覺得有些虛度光陰。

等到全真教王常月等人的事蹟傳來後,張應淮大為震撼,同時也看到實現價值的希望。

他求得張天師的同意,加入了道士志願軍。由於地位崇高,被推舉為了領袖。

來到西域之後,他從西北戰略叢集這裡學習到了許多關於西域和中亞的知識,同時也充分吸收了帝國的政策。

張應淮天才般地將道教的教義和帝國的政策結合起來,一邊在中亞橫衝直撞,一邊進行思想教化。

還別說,在這個各種思想交流衝突的地方,道教的傳播並沒有多麼的困難。更由於道士志願軍所展現的強大實力,著實吸收了許多本土的不得意者。

等到道士志願軍打到普勒胡姆裡附近的時候,兵力已經發展到了二十多萬人,並且在後方擁有了十多塊後勤基地,充分保障了大軍的作戰需要。

這一下算是在中亞捅了馬蜂窩,引起的效應比當初的王常月等人還要厲害。

莫臥兒帝國、薩法維王朝、布哈拉汗國全都驚恐不安,紛紛集結大軍,要同道士志願軍決一死戰。

他們再也顧不得困在深山當中的王常月部,全都朝著道士志願軍殺來。

一場關於中亞歸屬地宗教戰爭,已經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