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國防軍都有一個傳統。

那就是高階將領十分喜歡下沉到基層,直接進行指揮。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意志和意圖徹底貫徹全軍,保證全軍勁往一處使,極大提高了作戰的效率。

不過左夢庚瞭解之後,明確下令,禁止了這種行為。

提升作戰效率固然很好,但高階將領下來代替指揮,肯定會侵犯基層軍官的職權,同時阻礙基層軍官的進步。

任何名將的誕生,必然是在磨礪和挫折中鍛煉出來的。

大浪淘沙,方得真金。

高階將領一直這麼幹,下面的軍官肯定得不到鍛鍊。

長此以往,國防軍的人才肯定會出現斷層。

現在高階將領們還很年輕,不算什麼。但等他們老去之後呢?

這道命令之下,第一個執行者,就是第十二師。

堵在山地之前,看著敵人鋪天蓋地地衝來,第十二師的軍官們卻沒有任何畏懼,反而心潮澎湃。

頭頂上沒有婆婆了,仗怎麼打,全由他們來指揮。

雖然有點緊張,但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就必須經歷這一步。

團長魏孝崇就站在第一線,和火槍陣列平齊。

雖然這裡很危險,但他身先士卒的舉動,很好地穩定了軍心。

“命令所有火炮,對敵軍進行覆蓋射擊。”

國防軍的武器裝備始終都在進步,從不止歇,從不滿足。

有左夢庚這個軍事大家在,國防軍的發展就絕不會迷失方向。

雖然如今帝國取得的成就足以傲視天下,超越古人,令很多人都十分自傲。

唯有左夢庚最為清楚,眼下的這些實在算不得什麼。

後世的那些科技成果,每一樣都是翻天覆地的存在。

他能夠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就是指引正確的方向,令中華民族進步、再進步,始終處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端。

帶來的結果就是,國防軍的武器裝備更新迭代很快。

就比如團級作戰單位,如今就已經配備了火箭炮。

當然了,和師屬火箭炮比起來,團屬火箭炮無論是口徑、射程、威力,都要小的多。

團屬火箭炮的口徑僅僅只有76MM,射程最遠一千一百米。威力嘛,甚至稍遜於普通的步兵炮。

但火箭炮短時間的覆蓋射擊特性,是其他火炮比不了的,因此成為了基層作戰單位的有益補充。

這種火箭炮個頭很小,細細的鐵管九聯裝,加上橡膠輪胎,重量十分輕便。

平原地帶,一個士兵就能推著走;崎嶇地區,兩個士兵拽著走也不難。

這就很利於配合步兵機動。

再跟著一匹駑馬拉著的彈藥補給車,完全不會拖累步兵的前進腳步。

團級作戰單位會配備一個火箭炮連,加上輕型步炮連,使得火炮的數量提升到了四十門。

這個規模,當世絕無僅有。

除此之外,每個連還有一個迫擊炮小隊,配備五門迫擊炮。

這樣一來,一個步兵團的火力絕對稱得上恐怖。

隨著魏孝崇一聲令下,第48團的火炮紛紛發威。

火箭彈呼嘯著鋪滿天空的景象素來十分壯觀,也十分恐怖。

那種敵人看得見卻來不及躲開的情形,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