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不是沒有去歐洲其他地方尋求過支援,但無一例外,歐洲大陸的那些國家對於遙遠又沒有利益的蘇格蘭全都不屑一顧。

現在來自東方的大國居然願意支援蘇格蘭獨立,這是什麼?

這簡直就是上帝降下的福音。

“尊敬的遠方客人,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都是現實主義者,明白帝國不會無緣無故地這麼做。

復國和獨立的希望出現,誓約派的人立刻進入實際階段。

和這樣的人來往,反而要更加簡單一些。

廖中堅也不藏著掖著。

“帝國與歐洲相隔萬里,這十分不利於溝通。帝國希望在歐洲這邊有一個堅定的盟友,能夠為我們提供必要的場所和基地,使帝國順暢地同歐洲各國交流。”

誓約派的人不免疑問,但很有反應了過來。

荷蘭雖然是帝國的盟友,但荷蘭本身就很強大。也就是說,這種盟友肯定不會太過於牢靠。

一旦荷蘭繼續強大下去,滋長了稱王稱霸的野心,說不定會和帝國翻臉。

與之相比,謀求獨立、實力弱小的蘇格蘭卻要可信的多。

蘇格蘭在歐洲尋找不到可靠的盟友,要完成獨立,除了藉助英國內戰的良機之外,少不得帝國的支援。

這樣一來,就必須要答應帝國的條件。

深入介入蘇格蘭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甚至包括允許帝國在蘇格蘭駐軍。

這些條件對蘇格蘭來說,算事嗎?

能有蘇格蘭獨立更大嗎?

誓約派的領袖們滿心歡喜地回去了。

他們需要在內部進行廣泛的討論,取得更大的一致,然後才能做出決策。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有一個人更加激進。

那就是查理王子。

“國王殿下太過於固執了,他正在失去所有人的支援。蘇格蘭人已經沒有了耐心,隨時都可能背叛我們。王子,拯救王室和英格蘭命運的責任,你必須要承擔起來。”

魯普雷希特對查理一世徹底絕望了。

他就沒有見過這麼愚蠢的統帥,能夠把所有人都變成敵人。

甚至就連這一場內戰,都是沒有必要的。

可查理一世不但發動了內戰,結果還打輸了。

輸掉內戰也就算了,跑到蘇格蘭之後放下身段求和,取得蘇格蘭的支援,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結果呢,落在人家蘇格蘭人的手裡,竟然還不答應誓約派的條件。

這種自尋死路的做法,令魯普雷希特萬分苦惱。

原本他是絕望的,認命了。

誰知查理王子華麗歸來,還帶來了中荷盟友,一下子令局勢柳暗花明起來。

這立刻讓魯普雷希特意識到,查理王子遠比查理一世更加值得擁護。

總之一句話……

進擊吧,王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