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漠南和漠北還沒有太多的隔閡,彼此的交流十分頻繁。

有這些漠南蒙古人幫助,國防軍打起仗來更加輕鬆了。

既然喀爾喀蒙古人選擇後撤拉長戰線,王思儀便決定穩紮穩打。

她派人去請了白小七、洪其、張春、潘雲龍來錫林郭勒,在此召開了一次軍政聯合會議。

“以往作戰,都是寸土必爭。現在喀爾喀蒙古持續後撤,把大片的地域讓給了咱們。那咱們也別客氣,自然笑納。你們政府方面能不能及時派遣官員過來,對這些地域進行有效管理?”

除了潘雲龍,其他三人都有戰場經驗,趴在地圖上略微一看,就知道難點在哪兒。

“軍方能否保證安全?草原上到處都是道路,要是被蒙古騎兵繞過來偷襲,我們的官員可禁不起犧牲。”

能開拓領土居然是好事,但安全也是幾位大佬必須要考慮的。

草原不同於其他地方。

這裡平坦如鏡,也沒有什麼天險、要隘阻隔,鬼知道蒙古人會從哪裡鑽出來。

一旦被蒙古人跑到腹心地帶,這裡又沒有國防軍駐守,文政人員絕對會遭遇慘烈的犧牲。

這個問題王思儀顯然考慮到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國防軍將不會繼續進攻。”

她在地圖上畫了一道線。

“我已命令各部在這些地方進行展開,所有的兵力都撒出去。如果蒙古人還能跑進來,那神仙也沒有辦法了。”

草原太大,漏洞太多。

但那是在國防軍戮力進攻時才這樣的。

可假如國防軍不進攻了,只專注於目前打下來的地盤的防禦,其實還是力有所及的。

畢竟國防軍手中的騎兵不少,足足十萬之眾。

將這十萬騎兵加上步兵守禦若干要點,形成點、線、面的綜合防禦體系,喀爾喀蒙古人也只能乾瞪眼。

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接下來,我們要跟喀爾喀爭奪民心。民心就是勢,誰掌握了勢,這一仗誰就贏了。那些蒙古王公貴族對待普通牧民如何,相信你們也都清楚。只要將我們的政策惠及草原上的絕大多數牧民,我們就等於多了無數的支持者。到了那時,我們有無數雙眼睛幫忙,喀爾喀拿什麼和咱們打?”

王思儀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並沒有單純從軍事角度看待問題。

漠南那邊,蒙古牧民們在帝國的政策下紛紛獲得了新生。

如今整個漠南一片欣欣向榮,牧民們開始享受新政策打來的好處,民心已經完全投向帝國。

他們的放牧所得,全都在帝國繁榮商業的支援下,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無論是居住條件、醫療條件、財富條件、尊嚴條件等等等方面,都讓他們完全站了起來。

王思儀看在眼中,深切感受到了這種改革帶來的好處。

漠南既然能夠施行,漠北自然也可以。

只要將民心爭取過來,喀爾喀必輸無疑。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