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章 愛丁堡海戰(3)(第2/3頁)
章節報錯
正因為如此,當下海戰的雙方都會盡量的向對手靠近,最好是在一百米到三百米的距離內拼盡全力的傾瀉火力。
可以說,這是一種大炮上刺刀的打法。
帝國海軍當然不會這麼幹。
他們只有七艘戰艦,如果被英國艦隊衝到眼前,不管戰艦多麼堅固,都架不住群狼圍攻。
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青銅火炮較遠的有效射程和較高的精準度,以及更快的航速欺負英國人。
觀察哨測算了雙方的距離之後,立刻傳遞給了指揮台。
“命令下層炮位,率先開火。”
孔之光十分果斷,當場下令。
旁邊的副官拿起木錘,噹噹敲在了鐵片上。
聲音透過金屬管道迅速傳遍戰艦各處,與此同時觀察哨上的傳令兵也把命令傳遞給了其他戰艦。
底層的炮位得到命令之後,立刻在總炮長的指揮下開始進行瞄準。
如果是正宗的帝國戰艦,測算和瞄準都是由觀察哨來完成的,並且由指揮台來下令開火。
畢竟配備了後裝火炮的帝國戰艦,射程高達三千米到五千米。
這個距離,位於船艙中的炮手幾乎是不可能看見敵人的。
只有在最高處的觀察哨上,才能完成測算,然後將資料傳達到炮位。
但是這些戰艦上裝備的是射程較近的青銅火炮,最大有效射程也不會超過七百米。
倘若還有觀察哨來進行測算,再一一傳遞下去,很容易錯失戰機。
因此瞄準的任務,就交給了各個炮位自行負責。
每一層甲板的一號炮位的炮長,也是總炮長。由他來進行觀測、瞄準,然後指揮其他炮位,這樣更加快捷有效一些。
得到命令,總炮長連忙湊到瞄準鏡上,很快就鎖定了目標。
“距離669,高度正3,偏左5度……”
德·魯伊特就在一號炮位旁邊,看到總炮長使用瞄準鏡的情況,不由的目瞪口呆。
如今的歐洲火炮技術,還都在使用肉眼瞄準以及經驗測算,並沒有科學的火炮測量教程。
看到帝國海軍的做法,他只感到不覺明歷。
而接下來,帝國海軍操作火炮的動作,又讓他增長了見識。
收到資料的炮手們飛快的操作著炮架上的各種搖柄,然後就看到炮管開始緩緩移動,顯然正在進行瞄準。
完全不像歐洲的火炮,需要用人力來推動炮身,耗費巨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