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愛丁堡海戰(1)(第1/2頁)
章節報錯
荷蘭轉變策略、支援國王的訊息,迅速在英倫諸島擴散開來,也讓議會方面大為震動。
“誰能告訴我,為何荷蘭變成了我們的敵人?”
議會當中,克倫威爾怒聲咆哮,但是意義不大。
雖然在內戰當中他聲名鵲起,名望日隆,但此時此刻,他還不是議會派的領袖。
如今在議會當中掌權的是長老派。
長老派是英國國教加爾文化改革的產物,本身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貴族。
因其屬性,算是議會當中對待國王最為溫和的一個派系。
他們並不主張徹底清算查理一世,而是更希望逼迫查理一世出讓更多的權利以達成妥協。
正是因為長老派的存在,導致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和約翰·李爾本為首的平等派在對保王黨的作戰中經常受到牽制,始終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就比如納斯比戰役之後,明明保王黨的軍隊已經被徹底擊潰了。只要乘勝追擊,就能完全消滅查理一世和他的支持者。
然而長老派在後方的舉措,逼著克倫威爾等人不得不緊急返回倫敦從事政治鬥爭,也給了查理一世喘息之機。
這才有了查理一世跑到蘇格蘭,仍舊能夠搞風搞雨。
否則的話,中荷聯合艦隊就只能轉而支援查理二世繼任王位,重新部署策略了。
畢竟年輕的查理二世在此時的影響力上,還完全不能同查理一世相比。
克倫威爾的責問,無人可以回答。
荷蘭原本同議會一樣,因為信奉新教所以關係良好。
誰也不明白荷蘭為何轉頭支援國王了?
但無論如何,作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強國,荷蘭的轉向肯定會給議會派帶來巨大的傷害。
克倫威爾對長老派的腐朽們已經有些絕望了,他決定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部署。
他看向托馬斯·費爾法克斯。
此人是議會軍的統帥,戰術造詣和個人勇氣非常卓越,深受士兵們的愛戴。
不過他沒有什麼權力慾望,為人謙和,因此和克倫威爾之間矛盾不大,屬於可以精誠合作的關係。
“為了儘快結束內戰,我們必須儘快出兵了。國王和蘇格蘭投降,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費爾法克斯雖然是溫和派,不主張推翻查理一世的國王地位,但也明白克倫威爾說的沒錯。
“我會率領軍隊向蘇格蘭進軍,但關鍵還要看海軍。”
他的話,每一個人都明白。
中荷是從海上來的,能否阻止中荷支援查理一世的關鍵自然也在海上。
“光憑布萊克上將手中的力量恐怕難以成功,需要命令蒙克公爵協助。”
喬治·蒙克是議會軍中的海軍傑出將領,為了徹底阻止外國勢力干涉英國內戰,克倫威爾並不打算留手,一口氣派出了兩員最厲害的將領。
議會內部平時有著各種爭端,但是在這樣的大事面前只能擱置下來。
隨即命令下達,喬治·蒙克率領另一部分海軍從倫敦出發,和羅伯特·布萊爾一起搜尋中荷艦隊的身影。
可說到底,這個時代的資訊傳遞實在是太慢了。
英國海軍做出應對的時候,中荷艦隊已經接近了蘇格蘭的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