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離島政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霸主,需要諸多因素的疊加。
首先少不了的是在文化思想、科學技術領域處於世界發展的前端,把先進的生產力轉化為國力。
其次是從上到下所有人的團結一致,將人和轉化為大勢。
正所謂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再次也要有對手衰弱的良機。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此起彼落,是世間正理。
尤其是國家之間,專著對手衰弱的良機蓬勃發展,進而完成反超,是世界歷史的常態。
當然了,還有一個因素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但也絕對重要。
那就是地理位置。
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處在什麼位置,會對國家的氣質和屬性產生巨大的影響。
處於內陸的國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航海強國。
在陸權時代,哪個國家的產糧更多、哪個國家的騎兵更加強大,誰就能成為霸主。
這也是中國接連出現漢、唐這樣的中原霸主,也有匈奴、突厥、蒙古這樣橫掃八方四合的強權。
英國能夠在近現代後來居上,成為世界霸主,就跟它的地理位置分不開關係。
英國是一個島國。
這就決定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跟海洋分不開關係。
這是存在於英國人骨子裡的因子,讓他們對於海洋的感覺非常敏銳,總是能夠抓住機會。
而英國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和歐洲大陸的距離。
島國保證了英國在面對歐洲大陸風雲迭起的局面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當有利的時候,英國會積極介入歐洲事務;
當不利的時候,英國又能輕易地切斷和歐洲的聯絡,以免被拖入沼澤。
相反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就沒有這種便利,因此總是在各種亂局中焦頭爛額。
當然了,和大陸的距離又不能太遠。
否則的話,就無法進行收放自如的策略調整了。
畢竟這是風帆航海時代,帆船的航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英國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在風帆時代完美的得天獨厚。
一旦歐洲有事,英國的艦隊可以足夠效率參與進來。
在防禦外敵的時候,英吉利海峽又完全算得上天塹。
英國正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將離島政策玩的出神入化,也把歐洲眾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只是後來科技發展,蒸汽機和鐵甲艦的出現,令英國的優勢漸漸削弱,進而帶來的則是霸主的易位。
倘若認真研究的話就會發現,美國的地理位置其實和英國極其相似。
相比起整個歐洲,美國又何嘗不是一個離島呢?
恰好蒸汽輪船的出現,航速的提升,於是令美國取代了英國的位置,也後來居上。
因此在左夢庚的眼中,帝國又何嘗不是歐洲之外的離島呢?
英國能玩的東西,帝國同樣也可以玩。
區別只在於,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決定了,帝國沒辦法更加深入地干涉歐洲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