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達等人不免長長出了一口氣。

只要能講條件,就證明有的談。

他們最怕的,就是沒得談。

“我等已經認識到了罪過,只要能夠彌補萬一,甘願受罰。”

這個態度就很好。

許錫忠立刻開始提條件。

首先,帝國支援莽白及諸臣的政變行動。

雖然是顛覆一國之舉,但第三支隊並不需要上報。

這個條件,等於給緬甸眾人吃了定心丸。

而接下來,就是緬甸需要付出的代價了。

緬甸需要租借仰光給帝國,允許帝國在這裡修建港口並且駐軍。同時修建連線雲南一直到仰光的道路,並且允許帝國的商人從此通行。

對於緬甸上下擔憂的工程浩大、勞民傷財的問題,許錫忠提出,資金和技術可以由帝國提供,緬甸負責召集勞工。

除此之外,道路和港口修建後,允許緬甸享有百分之三十的稅收分成,並且允許緬甸人在港口內經商,享受和帝國商人一樣的待遇。

這個好處一出來,茶文達甚至都不需要回去請示,就知道必然會得到透過。

雖然這樣做會讓帝國的勢力深入緬甸,但是帶來的財富足以令人眼紅。

至於駐軍一事,反正整個中南半島其他國家也都被帝國駐軍了,緬甸豈能例外?

相反,假如答應了帝國駐軍,會讓帝國更加放心,反而有利於緬甸的安全。

當然了,帝國對緬甸也不會那麼寬容。

接下來的條件,就是割肉了。

緬甸需要割讓北部的克欽一帶給帝國,作為侵擾雲南的賠償。

另外割讓毛淡棉一帶給暹羅,兩國重新劃定邊界,並且從此以後不準再起紛爭。

這個條件就十分苛刻了,讓茶文達等人十分肉疼。

可是沒辦法,帝國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不割肉可就是滅國的下場了。

至於其他的條款,比如允許帝國在首都阿瓦建立大使館、帝國人員在緬甸享受領事裁判權、關稅的制定和收取全部歸於帝國等,茶文達等人反而不是很在意。

得到了帝國的態度,他們不敢耽擱,趕忙回去進行商討。

緬甸的未來如何,必須儘快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