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關中之地人口過度繁衍,早已無法承受,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就曾經想過辦法。

一開始他們召集了大量的人力想要疏通黃河河道,提升外界向關中輸送糧食的能力。

只可惜以當時的技術,糜費無數,最終也沒有成功。

無奈之下,唐高宗和武則天不得不遷都洛陽。

現在不同了,帝國的軍事工業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在炸藥的研發方面,早已突破了黑火藥的限制。

並且將炸藥應用於工程領域,早就大行其道。

其實這種事水利部原本就能做,只是現在被更大的黃河改造工程給拖累住了。

交給工程部做法也是一樣的。

左夢庚十分謹慎。

“就算將河道中的礁石全部炸掉,整個工程暢通也不會很容易。後續的維護和清理,都要持續投入。不如成立河道工兵集團,專門用於維護黃河疏浚工程,各位意下如何?”

後世的建國之初,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建設兵團部隊對於國家建設的支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甚至可以說,在重大工程領域,這些軍方部隊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更勝一籌。

左夢庚沒有理由不去借鑑學習。

對此,馮本愚和廣濟五自然沒有二話。

這是擴大工程部實力的好機會,他們當然樂見其成。

不但如此,廣濟五還拿出了更多的東西。

“今年將會有三萬七千名士兵退役,他們回到地方之後如何安置,也是一大難題。不如將他們轉入工程建設兵團,依舊實施軍事化管理,可以有效分攤政府方面的壓力。”

國防軍雖然在日益擴大,兵力越來越多,但是人的年齡是會老的。因此到了一定歲數的軍人,必然會面臨退伍問題。

雖然他們在軍隊中的薪水非常可觀,回到地方也算是富人。但軍隊和地方始終隔著一層,許多退伍軍人都反映回去之後很難適應。

再者,這麼多的退伍軍人回去,必然會搶佔地方資源,因此造成矛盾。

廣濟五的提議,算是給了退伍軍人一個全新的出路。

退伍軍人只是不適合戰場,但其本身的素質遠超普通百姓。尤其是令行禁止、團結協作方面的效率,更是不用懷疑。

將這些人集中起來,組成建設兵團,顯然大有可為。

左夢庚的思維也發展起來。

“不但可以組建工程建設集團,還可以將西北地方的環境工程也交給他們。譬如鎮番衛那邊,將當地百姓遷移走之後,可以派遣一支建設兵團負責綠化建設和環境維護。”

武威附近的人口數量著實不少。

而百姓和軍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環境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百姓生活於當地,不但要吃飯穿衣,還想要吃得好、住的好,生活的更好。因此他們會努力進行耕耘,同時也給環境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和軍人不一樣。

他們是奉國家命令駐紮當地,他們的生活成本完全來源於國家調撥,並不會對當地的資源造成什麼損失。

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快石羊河流域的環境恢復。

陳芷也意識到了這麼做的好處。

“這些都是退伍軍人,戰鬥力不用懷疑,將他們投入到西北各地後,完全可以一邊建設、一邊剿匪。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北各地就能恢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