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山窮水盡(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刀取代長槍大刀、成為騎兵的主要武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刀固然沒有長短的優勢,但更加輕便靈活的特點,遠比長槍大刀更適合複雜的戰場。
尤其是在火器日漸增多的情況下,對騎兵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要求越來越高。
而手持長槍大刀的騎兵,就只能排成固定的陣列,不得不忍受著火槍步兵陣的瘋狂洗禮。
】
馬刀騎兵則可以靈活的選擇陣型以及作戰方式,極大的減小傷亡機率。
除了戰術方面的考量之外,質量也是國防軍騎兵放棄長槍大刀的原因之一。
長槍大刀長時間內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較高的破甲效率。
之前的騎兵作戰當中,面對著敵人防護嚴密的盔甲,刀劍很難造成殺傷,因此長槍大刀才成為主流。
可是在馬刀擁有了足夠的破甲能力之後,為什麼還要選擇長槍大刀呢?
國防軍騎兵的馬刀乃是用最好的合金鋼鍛造而成,鋒利程度天下無雙。
在實驗中,哪怕是西歐那種鐵罐子似的板甲,都能被馬刀輕易破開。
至於在東亞戰場這邊普遍流行的棉甲、皮甲等,馬刀噼砍起來就跟刀切豆腐一樣。
除此之外,讓國防軍騎兵選擇馬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上手的難易度。
想要讓一名士兵熟練掌握長槍大刀,需要非常漫長的訓練過程,而且極其考驗士兵的天賦。
再加上作戰時還要考慮控馬,導致成本和時間直線上升。
與之相比,學習馬刀噼砍之術就要簡單的多了。
一名士兵只要能夠在噼砍的時候熟練掌握刀筋的去向,就能做到揮舞自如。
這樣訓練出來的騎兵,將會以更短的時間投入作戰。
而在防禦方面,國防軍騎兵絕對稱得上奢侈。
他們的頭盔乃是以精鋼利用蒸汽機軋製而成。
一體成型的鋼盔增加了強度,即便是大斧也很難一下噼斷,更不要說長槍刺穿了。
騎兵身上的護甲雖然還是棉甲,但是卻進行了全方位的改良。
棉甲的裡外兩層表皮,乃是用密度和強度最高的帆布包裹而成。
這種帆布比用作船帆的布料還要硬上許多,強度不夠的冷兵器幾乎很難破甲。
而在帆布裡面還有一層絲綢,再加上足足十層左右的棉花鋪墊,還有鐵片裡襯,導致護甲的強度非常驚人。
在實驗當中,戰馬全力衝刺的騎槍居然都沒有刺穿。
雖然會將騎兵從馬上頂下來,但只要沒有造成貫穿傷,當場不摔死的話,就還有搶救的機會。
蒙古人引以為傲的騎射功夫,遭遇了更加科學化的近現代騎兵,只能憋屈的發現竟然被全方位碾壓了。
正面戰場上,重騎兵已經加速到了極致,帶著一往無前的威勢直撲科爾沁蒙古的營寨。
營寨中的蒙古人紛紛發出驚恐的嚎叫,不顧一切的從兩邊逃走。
蒙古人很清楚,他們簡陋的營寨根本不可能擋住重騎兵的踐踏。
只有趕緊跑開,然後採用放風箏的戰術,一點一點的消耗重騎兵的體能,最終才能反敗為勝。
然而從兩邊跑出來的蒙古騎兵卻悲慘的發現,始終護在兩翼的國防軍輕騎兵已經撲了上來。
他們的遭遇和多爾濟色稜一模一樣,全都將整個側面露給了海潮一樣湧來的輕騎兵。
無可奈何的蒙古人只好慌亂的抽出弓箭,想要藉此嚇唬住衝來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