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起碼還需要十年,蒸汽火車才能投入使用。”

蔣巍這位工業負責人的話語中,充滿了遺憾。

別看試驗很成功,但並不能說明什麼。

秦洛、慄美芝他們試驗的,也只是小小的一臺蒸汽機推動輪子轉動而已。

要變成完全合格的蒸汽火車,中間還有著漫長的道路要走。

蔣巍在內閣中一直負責工業,相關情況最為熟悉。說起來的時候,格外無力。

“如果只需要十年,就能讓蒸汽火車變成現實,這難道不是大喜事嗎?”

和他不同,聽說只要十年,火車就能誕生,左夢庚嘴巴都笑歪了。

十年後,也不過是1651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都才剛剛開了一個頭,第一次工業革命更是遙遙無期。

中華大地上居然都火車賓士了,後世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局面啊!

真要做到那一步,中國絕對會成為這個世界上的王,再不用擔心那段屈辱的歷史重現了。

經過討論,左夢庚也知道了蒸汽機變成蒸汽火車的主要難點在何處了。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工藝水平。

要想造出推動火車前進的蒸汽機,能夠推動數千噸的貨物行使,就必須要能夠造出更大的金屬部件。

尤其是火車上的那個大鍋爐。

蒸汽火車是什麼樣的,秦洛、慄美芝等人已經知道了。

怎麼知道的呢?

左夢庚畫出來的。

左夢庚雖然不知道蒸汽火車是怎麼造出來的,但蒸汽火車該是什麼樣的,他卻知道。

雖然畫不出詳盡的設計圖,但是外觀圖還是難不倒他的。

而且就著外觀圖,左夢庚講解起來頭頭是道,誰都發現不了毛病。

既然沒有破綻,那麼大家就只好認為,蒸汽火車就該是這個形狀、這個佈局。

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樣子把圖紙變成現實。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這足以幫助相關團隊少走許多彎路。

畢竟原來的時空中,蒸汽火車從誕生到最後的完善,那可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漫長衍化。

現在秦洛等人要研究蒸汽火車,一開始沒有左夢庚指點的話,造成什麼樣的根本就沒法說。

說不定比外國人走的彎路還要多、還要久。

現在有了最終模式的蒸汽火車的樣式,秦洛等人只要按照這個框架去完善,著實省了許多功夫。

而這,正是左夢庚存在的意義。

以現在都工藝水準,建造那麼大的鍋爐難度很高。

“殿下,我們決定按照您的圖紙,將火車的比例放小,這樣可以降低製造的難度。等各個環節都熟悉了之後,工藝水平也提升了,再去建造更大的火車,也就萬無一失了。”

秦洛給出了計劃。

左夢庚自然沒有意見。

“我作為領袖,我只要結果。怎麼研究,怎麼佈局,是你們的事。而且你們也不要有壓力,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五十年。國家雖然很需要火車,但也不能違背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