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戰略考量,沒有任何取巧之處。必須要攻佔遼東,縮短進軍中原的距離。

除此之外,當時大明內部的情況也讓黃臺吉下定決心,在遼東這邊進行一場大的軍事行動。

黃臺吉得知鬧得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即將被大明徹底鎮壓,他便明白滿清沒有對策的話,將會陷入危機。

一旦大明徹徹底底消滅了內部的危險,必然會調集全部的力量壓到遼東來。

儘管不停的取得勝利,但黃臺吉一直頭腦清醒。

他深知同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比起來,滿清還是太過於弱小。真要面對大明的傾國之力,滿清覆滅的危險大增。

為何在消滅了農民軍之後,大明不會向夏國動手呢?

不要說黃臺吉了,即便是一個普通百姓也知道,哪怕大明發揮出了所有的力量,也不可能打得過夏國。

所以大明在農民軍之後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滿清。

既然如此,黃臺吉決定先下手為強。

特別是洪承疇被調往遼東、擔任薊遼總督,更是讓黃臺吉感受到了危險。

他知道洪承疇是一個可怕的對手,因此絕對不能給其準備妥當的機會。

為了拔掉錦州這根釘子,黃臺吉先是在瀕臨前線的義州屯田練兵,積蓄力量。

四月的時候,黃臺吉覺得時機差不多成熟了,便派遣濟爾哈朗率領大軍包圍了錦州。

錦州還是那個錦州,城防工事之堅固,同崇禎四年時沒有任何區別。

城中的守將也依舊是祖大壽。

濟爾哈朗當然知道祖大壽的厲害,因此在圍城之後沒有貿然進攻。

他採取的辦法,還是和當年大淩河之戰時一模一樣。

圍著錦州城大肆挖掘壕溝,阻斷內外聯絡。同時著重進攻錦州的三座輔城,松山、杏山和塔山。

只要拔掉了這三座城,錦州便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濟爾哈朗深深明白,清軍長於野戰、拙於攻城,哪怕目前清軍手中的火炮很多。

因此攻城是假,圍城打援為真。

祖大壽被團團包圍,當然立刻派人求援。

大明上下也明白錦州的重要性。

倘若錦州這座遼東鎖匙丟了,那麼山海關以北的土地都將保不住。

到了那時,清軍壓到山海關城下。即便一時三刻無法破關,可是關城及背後的京師也必定一夕三驚,永無寧日。

萬一清軍再派遣精銳人馬越過長城,從背後包抄過來,這座天下第一關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無奈之下,大明只好從各地火急火燎地調派援軍支援遼東。

至於活躍於中原各地的農民軍,暫時已經顧不上了。

明朝君臣完全想不到,遼東的這一戰,其實正式敲響了大明的喪鐘。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