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建國籌備(第2/2頁)
章節報錯
“萬歲!萬歲!萬萬歲!!!”
為何當初稱王的時候那麼猶豫,如今稱帝卻又痛快地同意了呢?
這並非是左夢庚表裡不一,也不是他口嫌體正直。
而是境遇的變化,帶來了心態的進步,還有就是對客觀事物的準確認知。
當初稱王時,左夢庚剛剛走出建權的第一步。
未來的國家是什麼樣的,民族該往哪個方向走,他並沒有太多自己的心得。
更多的都是吸收的後世的見識。
無比發達的後世讓他當然會選擇盲從,並且堅定地認為那就是對的。
在那樣的情況下,卻讓他稱孤道寡,在看他來,無異於開歷史倒車。
他並不是權力慾很強的人,在沒有獨夫天下的野心情況下,十分抗拒稱王自然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隨著他在人主的位置上坐的久了,真正站在了把控一個國家和民族脈搏的時候,他的認知不可能不產生變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麼簡單的道理,放在後世,就連初中生都知道。
但知道這個道理,和能在實際中與這個道理聯絡起來,那就需要非常豐富的從政經驗才行了。
夏國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左夢庚漸漸認識到,太過於冒進的政治體制反而不是好事。
因為民間沒有足夠的土壤,培育不出更加先進的政治文化。
即便夏國這麼大力地推動義務教育了,民間的文盲率仍舊還保持在45%以上。
基本的民生問題都沒有解決,去談其他的,純粹是好高騖遠。
因此必須要採取一種普通民眾容易接受的政治制度,更加容易地將民眾拉進到國家當中,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更不要說,夏國即將要開啟統一全國之路了。
以夏國現有的地盤,三省之地,併吞全國,即使全力以赴都力有未逮。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大的冒進無疑是在增加統一的風險。
同時,左夢庚也發現了一個實際的問題。
夏國在他的引導下,可以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是因為他有後世的見識引導,知道歷史的程序,所以才能做到。
那麼問題來了。
他是夏王,高高在上,進行這種引導當然容易的多。
可假如改變了政體,削弱了自身權柄的話,他的這種引導還會那麼順利嗎?
恐怕到時候就必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到磋商和妥協中去,肯定會極大地削弱中華民族前進的效率。
既然這是中華民族擺脫命運車輪的最大保證,為何不將其發揮到極致?
而卻要弄什麼看起來華而不實的新制度呢?
左夢庚已經成長為了合格的政治家,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稱帝可以保證發展,那麼就稱帝好了。
反正他這個皇帝同封建皇帝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何樂而不為?
“稱帝建國,諸事繁雜,千頭萬緒不一而足。比如定都哪裡、政體如何、勳爵體系、權責構建等等,都需要拿出穩妥的章程。我的意見是,成立建國籌備委員會,以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拿出令所有人信服的方案來。”
稱帝建國勢在必行,但在時間上,左夢庚覺得並不需要太過於著急。
鉅變的形勢下,夏國還沒有到出手的時候。
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勢力絞殺的時機,好好進行內部建設,屆時以更完美的姿態展現給天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