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定海神針(第1/2頁)
章節報錯
「臺灣明明在側,大明朝廷坐擁寶地而不自知,不滅哪有天理?」
自從來到臺灣,得知這裡水稻竟然一年三熟,其他作物更是終年不絕,公端就如同魔怔了一般。
數遍大明內陸,哪裡還有這麼好的地方?
這塊寶島千百年來就在大陸的旁邊,可是中原王朝從來沒有想過開發、掌握。
一想到大陸上的百姓們因為糧食不足而忍飢挨餓,一邊又任憑如此寶地被外來者陸續佔據,公端對大明朝廷就充滿了怨言。
當然了,他也被左夢庚和夏國中樞的英明決策而佩服不已。
更加激動的就是,這樣一塊寶地將會由他來親自主持開發。
別的不說,將來的煌煌史書當中,必然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要想讓這裡大興,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先前移民過來的百姓,還有本地的土著,根本不足以應付這裡的建設。二十萬,起碼還需要二十萬人,才能讓這裡成為國家的糧倉。」
左夢庚就在眼前,公端也不客氣,張嘴就開始要好處。
這也是夏國官員同大明官員最大的不同之處。
大明的官員在見到皇帝和上司的時候,只有唯唯諾諾。除了所謂的道義之爭外,根本大氣都不敢出。
可夏國的官員,只要是關於公事,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那就寸步不讓。
甭管你是夏王還是內閣首相,不爭出個長短是非出來絕不罷休。
至於管上級要好處的事情,那更是張嘴就來,絲毫不帶客氣的
這也是左夢庚有意為之。
中樞的權威固然需要維護,但是官員的主觀能動性也必須保護。
奴才一樣的官員,那和大明有什麼區別?
反正他最希望的就是,夏國的官員人人都是李雲龍。
不怕折騰,只要有好處,可勁兒折騰。
「國內的人口你就不要想了。吉林那邊檔案一封接著一封,多少人口都填不滿。現在舟山群島和琉球也是新佔之地,也必須要移民一部分過去。」
「我這裡很重要。」
果然,公端寸步不讓。
左夢庚沒有和他辯論。
臺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並不在其他地方之下。
「國內的人口沒有辦法移居過來,不過近在遲尺的福建……你能弄來多少人口,都是你的本事。」
這個提議讓公端眯起了眼睛。
國內的情況他又不是不知道,之所以還張嘴要求,其實就是在打埋伏。
現在左夢庚開了口,不管他怎麼做都有人給背書了。即便因此而惹得大明朝廷不滿,雙方發生衝突,也有國家替他出面。
「有你這句話就夠了。五年,最多五年,我能讓臺灣產的糧食抵得上國內的全部產量。」
對於這個保證,左夢庚哈哈大笑。
「你可不要以為真能實現。論糧食產量,這邊無論如何都無法從吉林相比。」
公端很是不服氣。
「這邊常年溫暖溼潤,那邊半年酷寒,怎麼相比?」
左夢庚就喜歡屬下這種不服輸的勁頭。
「你對於吉林的遼闊缺乏基本的認知,那邊的面積是這裡的千倍、百倍之多,而且那邊的土地也更加肥沃。」
公端沉默了。
是啊,在土地的絕對面積面前,臺灣的氣候似乎不足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