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夢庚知道,松江府的繁榮之下,肯定會隱藏著問題。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了。

唯獨沒有想到,問題竟然這麼大。

“生意不是不錯嘛,怎麼銀子方面還出現了問題?”

松江府如今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散地,每一天的交易量都十分可觀。這樣的地方說缺銀子,那其他的地方怎麼算?

瞿寅一番長論,才說明原委。

“生意確實越來越紅火,但是我們發現,在交易的過程中,吃虧的總是我們。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哪裡有問題,但後來巴達維亞那邊傳來了當地的物價情況,我們才發現原來白銀的價格在國內和國外是不同的。咱們國內的銀價足足是國外的兩倍,那些西洋人拿著白銀過來交易,只需要花一半的錢就可以買走兩倍的貨物。結果就是咱們輸出的貨物更多,但賺取到的白銀卻不多。”

左夢庚眉毛一凝,立刻恍然大悟。

“啊,套匯。”

這種手段在後世稀鬆平常,稍微有點貨幣常識的人都懂。

利用各個地區之間的貨幣匯率的不同,從中謀取利益的辦法,就是套匯。

他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時代居然有人已經這麼幹了。

不對,明明是他疏忽了。

因為夏國一直就在對東瀛幹同樣的事。

只是沒有想到,西洋人也在對夏國做同樣的事罷了。

雖然左夢庚不是金融專家,但起碼還是知道,明朝中後期是世界各地白銀湧入中國的時期。

因為中國本身的白銀產量並不多,就是因為得到了外界白銀的供給,才促成了張居正的改革。

否則的話,想攤丁入畝,民間拿什麼來交稅?

白銀的大量湧入,也造成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繁榮。

但是,匯率的差距從長遠來看,給中國造成的只有損害。

西洋人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從中國買走大量的貨物,憑白佔了很多便宜。

同時大量白銀的湧入,也造成了貨幣貶值、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

本來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其實對中國的傷害也不會太高。

畢竟有著充足的白銀流入,國家的財政就有保證。

可問題是,歐洲的三十年戰爭開始了。

歐洲各國為了在戰爭中獲勝,拼命地投入資源、增強自身,結果就導致流入中國的白銀急劇減少。

這下好了,物價更是飛速飆升。

現在夏國也面臨了這個問題。

“最近半年前來貿易的西洋人,多數都提議以貨易貨,拿不出足夠的白銀。雖然他們帶來的商品都是我們急需的,但缺少了貨幣交易的環節,政府這邊的稅收開始銳減。這種情況必須要做出改變。”

陳止一直坐鎮松江府,提出了嚴峻的問題。

中國的商品是西洋人急需的,可他們又拿不出更多的白銀用來交易,因此就只好迴歸到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

這種方式其實比白銀交易更加公平,能夠抹平匯率的差別。但對於政府來說,就十分不友好了。

不方便徵稅。

稅收的減少,又會影響國家財政。

一系列的問題面前,幸好左夢庚來了,大家總算找到了主心骨。

這個問題很重大。

左夢庚明白,倘若不妥善解決,必然會給夏國的經濟造成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