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更大的佈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外就像左夢庚說的那樣,夏國需要在歐洲有一個朋友,可以幫助夏國深入涉足歐洲,干涉那邊的歷史程序。
而在歐洲諸國當中,荷蘭無疑是最合適的。
不打斷歐洲強國的崛起程序,就不能改變歷史,維護中華的利益。
從這個更大的格局出發,選擇維護同荷蘭的友好關係十分必要。
眼下夏國同荷蘭之間最大的衝突點,就在臺灣。
這裡,左夢庚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退讓的。
荷蘭人退出臺灣,是夏國和荷蘭維繫利益的出發點。
他不想選擇戰爭的手段,那便只有提出合適的條件。
“夏國與東瀛的戰爭,荷蘭可以作為調停國。不管夏國與東瀛最終達成什麼協議,荷蘭都可以同等對待。”
這個條件一提出來,安東尼·範·迪門的心臟就不由得砰砰亂跳。
關於夏國與東瀛的爭端,東印度公司內部早已做過預測。
鑑於東瀛方面在海上力量的缺失,所有人都認為,東瀛最終只能屈服。
到了那個時候,夏國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必然會換算成驚人的財富。
現在夏國允許荷蘭加入其中,足見其誠意。
安東尼·範·迪門開始拼命盤算,這樣的交換合不合適。
沒有想到,左夢庚的第二個示好條件來了。
“從今以後,荷蘭商船可以無限制在夏國領域內行走,夏國所有的口岸都對荷蘭開放。荷蘭船隻經過臺灣海峽,享受和夏國商船一樣的待遇,不收取任何過路費。”
這個條件,等於一下子將整個東洋海面上的限制全部解除。
從今以後,荷蘭商人算是魚歸大海,暢遊無阻。
光憑這兩個條件來看,似乎退出臺灣也不是不行。
但左夢庚做事,素來喜歡以勢壓人。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
他提出的第三個條件,終於讓荷蘭人徹底投降。
“我打算在一年之內,派遣國家級使團出使荷蘭。向貴國執政遞交建交國書,同時在阿姆斯特丹設立使館、派遣大使,還請迪門先生預先向國內通氣。”
安東尼·範·迪門渾身戰慄,哪怕見慣風雨,此時此刻臉上的驚喜都掩飾不住。
什麼臺灣、什麼據點、什麼土地,在這個條件面前,什麼都算不上!
為何左夢庚提出正式建交,會讓安東尼·範·迪門喜悅至此?
這還要從荷蘭現如今面臨的形勢說起。
自從尼德蘭革命以後,荷蘭就等於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獨立建國。
可問題是,這種事實上的獨立,並沒有取得法統上相應的待遇。
因為西班牙同神聖羅馬帝國的關係,導致荷蘭並不被歐洲大陸上其他的國家所承認。
這就給荷蘭的獨立,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誰叫荷蘭人信奉的是新教呢,被歐洲大陸上絕大多數的國家認為是異端。
不管荷蘭人在海上多麼的強勢,但沒有相應的法統地位,依舊倍受阻礙。
倘若全世界公認的最頂級的大國,中國這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地位,那麼現如今所有套在荷蘭頭上的枷鎖將全部瓦解。
這就是左夢庚的誠意。
而在這份誠意麵前,退出臺灣、維繫同夏國的良好關係,顯然是完全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