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形勢逆轉(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芝龍投降的訊息迅速傳遍天下,所引發的結果,可謂是地動山搖。
近在遲尺的福建首當其衝。
蕭奕輔躲在省城之中,膽戰心驚的觀察著局勢,生怕惹火燒身。
待看到鄭氏同夏國之間並沒有大打出手,鄭芝龍痛快的繳械投降,他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
可有些問題還需要解決。
曹學全再次接受他的委託,前來拜會左華。
“左將軍,如今大局已定,烽煙消弭,福建百姓無不彈冠相慶。卻不知貴軍接下來的行止,該如何定奪?”
那意思就是在問,夏軍什麼時候離開?
這麼多大軍在一旁,福建官員們連眼睛都不敢合上。
看到大明官員們的德行,左華的內心滿是譏諷,可表面上卻冠冕堂皇。
“如今鄭氏已經被消滅,大海之上倘若不細心管理,必然會有宵小之輩趁勢而起。到了那時,海寇為患,永無寧日。而我夏軍在此,定可保大家周全。還請老先生回覆蕭中丞,日後我夏軍就駐紮在這金門島上。福建臨海,從此以後可高枕無憂了。”
既然來了,左華就沒想走。
臺灣海峽那麼重要,好不容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打下來,怎麼可能拱手讓人?
雖然夏國不會在這裡設卡收過路費,但是控制海洋運輸要道,乃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控制了這裡,才能擁有整個東洋海面上的話語權。
聽說夏軍不走了,曹學全瞠目結舌。
幸好聽得夏軍只是駐紮在金門島上,並不會踏上陸地,他才稍稍心安了一些。
而且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代為跑腿傳話還行,也沒有什麼資格去質疑夏軍的決定。
送走了曹學全之後,左華才向眾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金門島這個地方十分緊要。西臨大陸,可以承接內地商貿;東臨大海,貨運四通八達。要想掐斷海峽,由此出兵,不過一天的功夫就能做到。你們陸戰二師從今以後就住在這裡,同時注意經營建設,引領福建的商人來此交易。長此以往,這裡必定會日益繁榮。”
左華料定福建官府不敢對夏軍的行動有任何影響。
如果夏國在金門島設立貿易口岸,福建官府肯定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了那個時候,金門島憑藉地理優勢,肯定會吸引附近的商人跑來貿易,再從這裡轉向海洋十分方便。
對於他這個決定,普特曼斯更是舉雙手贊成。
荷蘭早就想同中國展開全方位的貿易了,但是迄今為止,只有夏國徹底敞開門戶。
今後商船可以來到金門島,省去了一半以上的路程,更加有的賺了。
鄭芝龍帶著鄭芝豹、鄭芝鳳、鄭芝莞和鄭鴻逵,決定前往山東,親自和左夢庚會談,商討今後的去向。
這一行人數非常眾多。
除了原有的鄭氏集團的首腦外,還有陳鼎等福建商人。
這些商人剛剛在金門島上,完成了同荷蘭人的第一筆交易。
因為是新佔之地,各種政策還沒有落實,在左華的主持下,將商稅定為了三十稅一。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稅費。
只這一下,就極大的減輕了各路商人的成本。
福建商人同荷蘭人的交易非常順利,雙方都收穫匪淺。
看到了做生意大發利市的前景,福建商人們對夏國的認同感更加強烈了。
當陳鼎提出想要去山東拜會左夢庚的時候,響應的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