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全域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頭的這位人皇可不好伺候,這十一年來不知道換了多少閣臣。
張至發自忖才幹有限,在這個位置上恐怕難以長久駐足。只想著混混日子,千萬不要出現什麼差錯。
因此楊嗣昌一個後起之秀主導朝堂、風光無量,他也不在意。
但是現在他不得不站出來,向崇禎稟告福建鄭氏的舉動。
“哦,鄭氏果然動手了嗎?”
聽到鄭氏要跟夏國開戰,崇禎既驚又喜。
當初冊封鄭芝龍為靖南侯,本就存著驅虎吞狼的心思。現在終於到了這一天,崇禎不由的摩拳擦掌。
“陛下,倘若情況屬實,真乃千載難逢之機。朝廷這邊理應趁此良機,由陸路進發,一舉而滅夏賊。澄清宇內,使南北暢通無阻。”
楊嗣昌跳了出來,趕緊提出了建議。
而他的想法,正好說到了崇禎的心頭。
“本該如此。”
可崇禎隨即想到了什麼。
“奈何朝廷大軍遠在西北和湖廣,忙於剿除流寇,難以分身啊!”
天賜良機面前卻無兵可用,這讓崇禎十分惋惜。
楊嗣昌既然提出了建議,怎能沒有後續?
“陛下明察,流寇賊首李自成現已銷聲匿跡,不成氣候。滅亡之時,指日可待。湖廣之張獻忠亦畏懼王師天威,早有投效之心。何如就此招撫,命其軍前效力,以增聲勢。如此一來,數十萬大軍趁勢東進,與鄭氏水陸夾擊,平滅夏賊易如反掌。”
楊嗣昌和原來的歷史不一樣了。
原本的歷史中,對於招撫張獻忠一事,他是持強烈反對態度的。
他覺得這些流寇降而復叛,數次不止,早已沒有悔改之心。不如徹底消滅,免生後患。
結果熊文燦和太監劉文斌說動了崇禎,繞過了他,才將張獻忠招撫。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張獻忠再次反叛,配合重新出山的李自成一發不可收拾,徹底滅亡了大明朝。
但是現在,相比起張獻忠,對大明威脅更大的夏國有機會消滅,楊嗣昌立刻改變了看法。
崇禎對他的策略大為讚賞,立刻下旨讓前線的官員照辦。
結果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反而輪到前線的官員們反對招安了。
三邊總督洪承疇、宣大總督盧象升、陝西巡撫孫傳庭言辭最為激烈,都很擔心招撫之下,後患無窮。
就連五省總理熊文燦都言辭閃爍,覺得招撫一事宜緩而不宜急。
崇禎和楊嗣昌看到下面的人反對如此激烈,不得不將朝廷的計劃一一告知。
這不說還好,一說之下,洪承疇等人反對的意見更大。
洪承疇言之鑿鑿,認為絕對不可同夏國開戰,否則的話有敗無勝。
盧象升更是在奏章裡極言,夏軍之強大遠非官軍可比。一戰之下,說不定大明江山不保。
“陛下,洪兵憲、盧兵憲等人歷來同夏賊勾連不清,更多得夏賊幫助才屢立殊勳。怕只怕,人心不古,反生禍患。”
楊嗣昌剛愎自用,矜持自得,見自己的謀劃遭到反對,立刻對洪承疇、盧象升等人懷恨在心,開始在崇禎的面前搬弄起了是非。
崇禎這個人別的不行,一說起權謀,立刻就被搔到了癢處。
“朕意已決,立刻下旨,讓各路大軍速速東行。誰敢耽擱,嚴刑處置。”
崇禎在楊嗣昌的鼓動下,將所有的反對意見都拋之腦後。
此時的他,滿腦袋都是消滅夏國、完成一統、大明中興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