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徐爾覺大吃一驚,當然也大喜過望。

“快說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陳知遠等人發現的新航線,和林家輝一模一樣。

身為夏國人,只要學習了新的地理知識後,誰都知道在臺灣島以東的地區是可以通航的。

從前之所以沒有船隻走這條航線,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航程增加了上千公里。

如此一來,攜帶的食物和飲水就不夠了。

而且相比起臺灣海峽兩側都是陸地,巴士海峽的寬度可謂是一眼望不到邊。

走在這樣的地方,因為沒有參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

這些都是行船的大忌。

可是現在不同了。

夏國的航海技術已經開始全面普及,測定方向更是所有海上行走的人必備技能。

至於食物和飲水……

“我們決定嘗試這條新航線之後,特意多帶了一條船,專門裝載食物和飲水。結果順利通行,完全沒有問題。”

不但如此,陳知遠等人還計算了時間。

發現走巴士海峽到達巴達維亞,其實和走臺灣海峽相差無幾。

“不用給鄭氏多交五百兩銀子,咱們的貨物又可以大賣特賣了。”

夏國的商船開始卸貨。

各種棉布、皮革、陶瓷、玻璃等產品將碼頭堆的滿滿當當,而重新回落的價格又刺激了本地消費者的熱情。

幾乎眨眼之間,本來有些冷清的巴達維亞港口,又恢復了曾經的熱鬧。

呂光宅和安東尼·範·迪門聯袂趕來,聽了陳知遠等人的介紹之後同樣驚喜交加。

“既然有了新航線,今後再也不用管他鄭氏了。他想賺我們的錢,做夢去吧。”

不論是夏國人還是荷蘭人,都對鄭氏提升過路費的做法惱火不已。

現在可以繞開鄭氏,所有人都積極行動了起來。

三天之後,一支夏荷聯合船隊就從巴達維亞啟航,在陳知遠等人的帶領下前往夏國。

巴達維亞這邊,一個漢人走進了路邊的店鋪。

“這種布怎麼賣的?”

他一眼就認了出來,這是夏國生產的布。

以往這種布在巴達維亞很多很多,但是自從鄭氏提升了過路費之後,一下子全都不見了。

沒想到,如今又出現了。

掌櫃的看到有人買布,十分開心。

“這是上等的棉布,每尺三十五文。”

那人一聽,難免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