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理想與現實(第1/2頁)
章節報錯
製造一根純鋼材質的炮管,成本是熟鐵青銅炮管的十五倍。
除了鋼材成本本身就比熟鐵和青銅更貴之外,所耗費的地方頗為出人意料。
要想完成一根純鋼材質炮管的膛線,需要耗費刮刀十一柄。而這樣的刮刀,足可以完成五根熟鐵青銅炮管的膛線。
夏軍的火炮炮管裡都是有膛線的,這樣才可以讓炮彈打得更遠、更精準。
但膛線的完成,卻十分考驗工藝和材料。
鋼製炮管本身的材料硬度就很高,因此對刮刀的耗費十分巨大。
畢竟以目前的工藝,刮刀的硬度也十分有限。
相反用同樣的刮刀來給熟鐵青銅炮管打造膛線的話,就要節省的多。
這樣的一柄刮刀造價多少呢?
足足八十七兩白銀。
打造一根純鋼材質的炮管,就要耗費十一柄刮刀光,這方面的成本實在太嚇人了。
如果換成熟鐵青銅炮管,自然能夠極大的減輕財政壓力。
“我們已經完成測算,同樣的裝藥量情況下,兩種炮管的射程和精度是完全一樣的,但是製造的成本卻天差地別。”
左代講述了實際情況,但決定權卻在左夢庚和統帥部的手中。
不過該如何選擇,還需要猶豫嗎?
孫元化也站了出來,增加了說服力。
“海軍方面傳來反饋,鋼製的火炮遠遠不如熟鐵青銅火炮更耐腐蝕。僅僅半年的時間,他們現役的火炮就有不少需要更換。”
海軍使用的火炮,不但要考慮效能、重量,還有一項重要的指標,那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畢竟在大海之上,潮溼的空氣、發鹹的海水都會對金屬造成嚴重的腐蝕作用。
和鋼材相比,反而青銅在這方面表現的更好。
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海軍立刻把情況進行了總結,回饋到了海軍武器研究所。
孫元化如今是裝備部副部長,海軍武器研究所所長,軍銜中將。
經過了這些年,他早已喜歡上了夏國的工作環境,並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所長。
身為技術人員,又在軍中,使得他避免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過得十分舒服。
強烈的熱愛讓他迸發出了無與倫比的主觀能動性,將海軍武器研究所管理的井井有條,為海軍的征戰付出了汗馬功勞。
現在關於火炮的問題,已經全部總結出來了。
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包括財政部門,統一的反應就是鋼製火炮太貴了,而且不能完全適應環境,反而不如青銅火炮更好。
對於這種情況,左夢庚也是無奈。
他當然知道,鋼製火炮才是未來的趨勢。可是現實卻決定了,堅持鋼製火炮是對國家、軍隊的不負責。
“你們怎麼說?”
為難之際,他決定聽聽大家的意見。
黃宗羲雖然不管武器研發,但還是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