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新鳴梁海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就將流動過來的海水頂了回去。
李舜臣雖然觀察到了這種洋流的變化,但是並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卻也藉助這個現象打敗了東瀛水軍。
夏國這邊雖然擁有著科學的觀察方法,但是顯然還沒有精深到如此層次,因此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可是在百大勝看來,水流的不利其實影響並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是,海戰的方式變了。
李舜臣可以利用板屋船藉助洋流來衝擊、撞毀東瀛人的關船,可是夏國的福船更大,根本就無法撞毀。
最最主要的是,當初朝鮮水師力壓東瀛水軍的火炮,在夏軍面前那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如果是寬闊的海面上,朝鮮水師四處遊擊,可能夏國海軍還要頭疼一番。但是在這麼狹窄的海峽當中,朝鮮水師想要進攻,就只有正面一條路。
這在夏國海軍的火力網當中,跟活靶子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一旦打起來,朝鮮水師不進攻都不行。否則的話,就只能等著被夏國海軍將他們的船一艘一艘的炸燬。
而海峽西端的口子,在百大勝看來更是可以好好利用。
他看向了尚可喜。
“給你兩艘福船,再加六艘海滄船,能否堵死這道口子?”
尚可喜趴在地圖上,用尺子量了一下口子的寬度,立刻信心十足。
“如果有一艘船從這裡跑掉,您就撤我的職。”
百大勝拍了拍他的肩膀,鄭重吩咐道:“這是臨清號的第一戰,打的漂亮一些。”
尚可喜自然明白其中的意義,領受了命令之後帶著自己的小分隊脫離了主力,一路南下而去。
他將貼著珍島的南海岸,繞到鳴梁海峽的西側,堵死朝鮮水師的退路。
這就是夏國海軍同朝鮮水師、東瀛水軍最大的不同之處。
無論是朝鮮水師還是東瀛水軍,一方面是因為船的關係,另外一方面因為思維的關係。
即便是水戰,也必須要靠近海岸、利用陸地和海洋形成的地形來打。
說穿了,他們雖然是在海面上作戰,但只能算是近海水師。
不像夏國海軍從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大洋的思維。
當初鳴梁海戰的時候,東瀛水軍就是一股腦的衝進了鳴梁海峽。完全沒有想過派出一隻偏師,繞過珍島來襲擊李舜臣的後路。
當然了,即便他們想要繞行,也沒有那麼的容易。
畢竟東瀛的關船行駛速度太慢,等繞過珍島,黃花菜都涼了。
夏國海軍這邊卻以臨清號為首,鼓起了滿帆,航速飛快。
尤其是鐘錶這種精準計時工具的存在,可以讓小分隊知道必須在何時趕到戰場,才能同主力進行配合。
夏軍這邊制定了兩面夾擊的策略,立刻行動起來。
百大勝率領主力艦隊朝著花源半島行去。
只要繞過了這裡,鳴梁海峽就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