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就在臨清號的桅杆上,帶著鐵製的爬梯。這種爬梯和桅杆是固定在一起的,很像後世大煙囪上附帶的那種。

而如今這個時代的西洋戰船,爬上爬下用的乃是繩梯。

這種繩梯是透過桅杆和船舷連線在一起的。

船員想要爬上去,首先必須爬出船體之外,然後再向上攀爬,風險之高可想而知。

尤其是作戰的時候,很容易被打落到海中,屍骨無存。

現在用爬梯取代了繩梯,除了更安全之外,還節省了大量的繩索應用,導致船體上方非常的簡潔。

升降船帆所用的繩索,在甲板上都有絞盤固定。不論是升帆還是降帆,船員只需要轉動絞盤就可以完成。

這樣的規範化,導致繩索數量大幅度減少,也更加容易操控。

除此之外,船錨的收起、放下也是使用的絞盤。不需要大量的人員齊心協力,才能完成收錨、放錨的動作。

能夠做到這一切,除了左夢庚的想法之外,夏國這邊蓬勃發展的物理學知識才是基礎。

槓桿和滑輪的理論,如今許多小學生都掌握了,也開始大量的應用到了實際當中。

腳下的臨清號就是最客觀的體現。

左夢庚拍打著眼前的欄杆,俯視著整座青島港,當真是心潮澎湃。

假如這樣的戰艦能夠有一百艘,他絕對有信心橫掃當今天下所有強國,獨霸海洋,為中華民族打下永固不破的安全疆域。

“殿下,有貴客來了。”

傅新垣的通報讓左夢庚有些意外。

在夏國境內,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貴客呢?

可是當看到來人的時候,即便是他也被嚇了一跳。

“閣老,您怎麼來了?”

出現在左夢庚面前的人,居然是孫承宗。

他在劉宗周、鹿善繼、孫奇逢等人的陪同下,一身便服,儀態悠閒,宛如遊山戲水一般。

“呵呵,老夫曾在建鬥軍中見識了你們夏國強大的火器,實在心中太過於好奇,因此便來拜訪。夏王殿下,可容得下老夫這個惡客?”

再次看到左夢庚,孫承宗當真是感慨萬千。

崇禎二年時,眼前之人還是一個稚嫩的小將。跑到軍中點卯的時候乖巧伶俐,還獻上了破敵的良策。

當時只以為此子不凡,將來定當能夠成長為名將。

誰曾想到短短八年的時光過去,當初那個稚嫩的孩子竟然成為了天下第一號反賊。

可不知道為什麼,忠貞如孫承宗,對左夢庚卻沒有任何的厭惡和仇恨。

他的眼中反而頗多欣賞。

這奇怪的表現,不免令左夢庚有些恍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