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有此神器,顯然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範紀也對明軍的表現頗為意外,不過和火槍一樣,這種火炮清軍也是見過的,自然知道厲害。

他剛想要開口,豪格已經下定了決心。

“命令各部不要打了,徐徐後退。”

聽到豪格的命令,範紀長出了一口氣,反而對這位主子刮目相看。

他就怕豪格脾氣倔強,一心想要立功表現,反而令清軍損傷巨大。

他卻不知道,豪格有著野獸一般的敏銳嗅覺。

當面前的敵人強大時,野獸是絕對不會硬來的。

豪格豈能不知,一旦繼續打下去軍隊損失過大,超出了劫掠所獲,他回去可沒辦法同黃臺吉交代。

既然得不償失,那不打便是了。

清軍各部得到將令,立刻停止了攻勢,彼此之間互相掩護,朝著遠處退去。

見到清軍退了,明軍上下發出歡呼,便想要乘勝追擊。

盧象升趕忙下令,讓各部穩住陣型,不可散亂。

見他如此沉穩,孫承宗讚賞有加。

“東虜退而不亂,顯然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這四周地形開闊,最適合騎兵賓士。倘若我軍盲目追擊,陣型不能彼此照應,只怕會被東虜分而殲之。”

一老一少兩位能臣,顯然想法一致。

“只恨晚輩兵力不足,若再有一萬兵馬,豈容東虜從容而退?”

知道了這夥明軍擁有火炮,而且作戰穩健,豪格絲毫不戀戰。他連保定也不要了,帶著劫掠而來的人口、財富,沿著原路朝北退去。

盧象升挽救了局勢,卻也僅此而已。

他揮軍跟隨在清軍的後面,一直想要尋找戰機。

可是清軍佈置嚴密,根本不給他機會。

一路上所過之處,看到村鎮鄉野被清軍破壞殆盡,無辜百姓家破人亡,婦人遭受凌辱,孩童被剖腹晾曬,盧象升幾欲發狂,險些要同清軍決一死戰。

要不是有老成持重的孫承宗一直勸慰,他恐怕真的要怒而興兵,給清軍找到機會。

“我輩讀聖人書,沐浴教化,修身、持家、平天下,唯願國泰民安。現如今卻只能坐視東虜肆虐,毫無辦法,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孫承宗比他還要蕭索。

“情勢如此,日益艱難,遠非建鬥獨力所能扭轉。唯有盡人事、聽天命,以待時局變化。”

兩人在這邊悲憤難抑,可是朝廷那邊卻已經彈冠相慶。

得知盧象升出兵擊退了清軍、保住了保定,而且一路攆著清軍往邊關而去,崇禎可謂是欣喜若狂。

“前有孫傳庭妙計擒賊酋,後有盧象升悍勇退東虜。有此二人,大明江山當可轉危為安。”

看到崇禎高興了,王承恩只感到身子骨都輕鬆了許多。

這些時日陪在崇禎身邊,聽到的全是壞訊息,肉眼可見的這位帝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結果先後兩個天大的好訊息傳來,眼見得局勢有所好轉,崇禎就差跪在列祖列宗面前,好好哭訴一番委屈了。

“盧象升到哪兒了?還要多久才能滅掉東虜?”

聽到崇禎的問話,王承恩傻眼了。

盧象升的奏疏裡說的很清楚,他只是擊退了清軍,而且尋找不到戰機,自己的兵力還不足。

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維持現狀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皇帝竟然還想要盧象升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