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宣戰【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將他們叉出去。”
眾人領命,揪著二人一路去了。
秩序重新恢復,登基大典重新進行。
然而朝鮮拒不臣服的場面,還是給這一場本來轟轟烈烈的建國儀式增添了一抹陰霾。
黃臺吉的好心情被徹底破壞,回去之後依舊難以遏制。
不過開元建國事情重大,他也只好把恨意埋在心底。
當天晚上,禮成宴會上黃臺吉笑容滿面,語氣隨和,絲毫看不出心情受到了什麼影響。
第二天他也照常率領百官前往太廟,祭祀先祖。
四月十九,黃臺吉以皇帝身份頒佈建國詔書。
“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西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
詔書中,黃臺吉正式下令,停止使用諸申名號,改民族名為滿洲。
最重要的是,停止使用國號金,改為大清。同時年號也從天聰改為崇德,與過去迥然有別。
這部詔書代表著清朝正式建立,成為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既然已經稱帝建國,自然要分封犒賞。
四月二十三,冊封大典將女真人計程車氣提拔到了巔峰。
諸女真、蒙古貝勒、臺吉進封親王、郡王,以下國公、侯、伯等依次評定。
至此,滿清的官爵體系也正式確定。
諸事齊備,黃臺吉終於開始清算朝鮮的不恭。
他親自書寫了一封國書,交給羅德憲和李廓,並將他們驅逐出境。
羅德憲和李廓一路悽惶,深知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半路上,兩人開啟黃臺吉的國書,愣是嚇的不敢直視。
國書當中,黃臺吉的措辭無比嚴厲,沒有任何商榷的餘地。
【爾王若知悔罪,當送子弟為質。不然朕即於某月某日,舉大軍以臨爾境。】
這純粹是赤裸裸的宣戰書,堵死了朝鮮所有轉圜的餘地。
而且在國書之中,黃臺吉正式摒棄了兄弟之國的協議,而以皇帝的身份凌駕於李倧之上。
羅德憲和李廓又氣又怕,私下商量了一番,覺得這樣的國書如果呈遞到李倧面前,他倆只怕死罪難逃。
於是二人將國書拋棄於野,重新撰寫了一份內容帶了回去。
可想而知,這份絲毫不將朝鮮放在眼中的國書帶來了多大的反應。
朝鮮舉國譁然,人人憤慨,抗戰之聲比比皆是。
這一次民意沸騰,可算是讓主戰派抓住了機會。
金尚憲等人紛紛上書,極力言戰。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李倧也找不到下臺的臺階,只能硬著頭皮向滿清發出了檄文。
朝鮮的理由是:滿清背兄弟之約,僭天子之號。
崔鳴吉看在眼中、急在心裡,連番請見李倧。費盡唇舌,陳明厲害,只希望國君能夠冷靜下來。
李倧當然不願意對滿清低頭,可是當年的丁卯胡亂已經擊碎了他的雄心壯志。他也擔心自己的王位不保,家破人亡。
因此在表面康慨激昂、寧死不屈之下,他密令崔明吉小心勾畫,尋求安穩之道。
崔鳴吉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是主張再次派遣使臣趕赴遼東,希望能夠說服黃臺吉,維持現狀。
剛剛派遣的使臣被驅逐了回來,李倧的臉上有些掛不住,面對這個建議一時猶豫不決。
而局勢就在他的躊躇之間,開始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