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夢庚從來沒有想過,勸進這種事情居然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他一直都以為所謂的勸進,不過是野心家的演戲而已。

明明很想稱王稱帝,偏偏還要裝作不情不願的樣子。等著下面的人三請三讓,擺出眾望所歸的德性。

此時看到萬民書,不得不說,那種震撼的感覺令他畢生難忘。

真的要更進一步嗎?

他不禁猶豫起來。

此時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的任何一點神情變化都會被看在眼中。

張宗衡趕緊道:“一直以來,咱們都自稱山東、山東的。可是如今咱們的疆土不光只有山東一地,已經涵蓋兩淮、江南,遠及奴兒干都司。再以山東自稱,不符其意啊。”

傅豫孫說到了另一個現實的問題。

“隨著黃臺吉建國稱帝,各方人馬都已經亮明旗號,野心昭然若揭。咱們再不建極的話,未免甘於人後,弱了氣勢,也會令天下萬民投向他人。”

這段勸告,說到了左夢庚的心坎裡。

他當然知道,群雄紛爭的局勢中,不能太過於弱勢。

雖然在政治上、軍事上山東都很強勢,但是一旦黃臺吉也稱帝的話,山東這邊還沒有與之相抗衡的旗號,不免令本陣營中的人心生墮氣。

不過他也有顧慮。

“倘若咱們也建國封號的話,大明那邊會不會全力來攻?”

雖然黃臺吉正在建國稱帝,但論起後果,遠遠不及山東。

後金雖然是大敵,而且令大明上下痛徹心扉。可是說到底,遼東還是太遠了。

那邊不管發生什麼,反應到中原萬民的身上,都會弱化不少。

這就好比後世的普通人,對著俄烏戰爭高談闊論,但實際上感受並不真切。

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雖然對後金恨之入骨,可是並不認為後金有能力入主中原。

可山東不一樣。

就在漢家故土之上,毗鄰大明中樞和中原。

山東要是分疆建國,幾乎等於宣告大明失去正統。

亡國之憂迫在眉睫,就算崇禎和大明文武知道山東強大、不可相抗,也會選擇拼死力爭。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在山東的既定計劃中,並沒有到取大明而代之的時候。

侯恂頗為靈活,立刻想到了辦法。

“我們完全可以退一步,暫不建元稱帝。”

黨還醇反應過來,撫須微笑。

“劉邦以漢王為進階之基,建立強漢;李淵以唐王為號,坐擁關中龍興之地;朱元章先稱吳王,定鼎江南,進而北伐暴元。統帥當稱王立號,昭告天下。”

這個辦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稱帝的話就等於和大明徹底決裂,必須要分出生死勝負。而只是稱王的話,看似低了一頭,但已經有了封疆裂土的資本。

古往今來,所有爭奪天下的雄主,都沒有一步到位,稱帝建極的。

不僅如此,先行稱王的話,還可以隱藏實力,埋首發展,積蓄力量。待到時機合適,問鼎天下也不過是水到渠成。

朱元章以布衣之資,最終消滅群雄、驅逐韃虜,成就帝王偉業,給所有有志之士樹立了榜樣。

最起碼“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已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