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一戰之後,哪一方贏了,將徹底掌握揚州的話語權。

對於李邦華的做法,瞿式?和王昀都有不同的想法。

瞿式?站在了李邦華這一邊,覺得對付經濟危機,就要用經濟手段。如此才能確保萬一,同時彰顯山東的能力。

《踏星》

王昀雖然不同意,但是少數服從多數,他也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見。

不過回去之後,王昀左思右想,很快寫了一封書信,交給自己的秘書。

“馬上把這封信十萬火急送到統帥那裡,千萬不可耽擱,否則的話揚州定然生亂。”

左夢庚是在三天之後接到王昀報信的。

而這三天之內,李邦華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傳令山東籌備物資運往揚州。

只是因為路途遙遠,他的命令還沒有傳到山東。一來一回加上物資的籌備,肯定耗時良久。

而僅僅三天時間,揚州城內的物價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連續漲了三十倍。

普通百姓苦不堪言,更有不少人家已經斷了糧。

城外的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更是堵塞了河道。

可是因為找不到縴夫,原來管理河道的人也都不見了蹤影,根本無法疏導。

揚州城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這段時間內,李邦華又連續幾次召集揚州商人想要磋商,可是這些驕橫跋扈的揚州商人全都避而不見。

他們覺著已經穩操勝券了。

如此又過了三天,就在城內騷亂不斷,漸漸有不可收拾跡象的時候,左夢庚到了。

“孟暗公之應對,倘若在政權穩固之時,當可萬無一失。正所謂條條框框裡做文章,那是孟暗公的拿手好戲。只是現如今揚州初佔,無數的人拭目以待,探聽咱們的底氣。這種時候再去捨本逐末,可就自毀長城了。”

一上來,左夢庚就否決了李邦華的做法。

他也說的很清楚。

李邦華的做法,倘若是在一個王朝穩定的時期,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王朝穩定之時,各種規矩都已定型,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需要在規矩內行事。

李邦華在大明做官多年,早已習慣了在條條框框當中輾轉騰挪。因此這一次遇到難題的時候,他想到的辦法還是如此。

但是左夢庚一眼就看透了本質。

揚州乃是新佔之地,民心未附,而且這裡的商人異常強大,手中掌握著海量的財富。

不客氣的說,雖然之前的揚州有朝廷委派的官員,但真正在這裡說了算的,就是這些豪商。

現在山東將朝廷的體系驅逐一空,未來在揚州誰能掌握話語權,必然要進行一番爭奪。

這一次揚州商人的做法就是在顯示實力,想要逼迫山東就犯,好讓揚州依舊是他們的揚州。

李邦華不是看不清他們的目的,只是限於經驗,採取了比較穩妥的做法。

可左夢庚乃是改天換地的神兵利器,豈容有人挑戰山東的威權。

他決定就用這些膽大包天的揚州商人,給天下間所有的野心之輩好好的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