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平衡翼的區別在哪裡?”

“精度和故障率,以及發射筒的製造。”

左代先介紹固定平衡翼火箭彈。

“這種火箭彈的精度更高, 誤差很小……”

左夢庚不放心, 追問道:“誤差有多少?”

“一千兩百米射程,誤差僅僅十三米。”

“殺傷範圍呢?”

“直徑21.31米。”

左夢庚不由得咧嘴。

好嘛, 殺傷範圍才二十米出頭,誤差就達到了十三米,而這還是精度更高的一款。

不過他也知道,火箭彈這玩意兒打的就不是精度,而是洗地。

要想提升火箭彈的精度,就必須等工藝水準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才行。

就比如說,眼前這款火箭彈的彈殼和彈頭,全都是生鐵整體鑄造的。

毫無疑問,表面十分粗糙。

這就帶來了極大的空氣阻力,既影響精度,也影響射程。

最好的做法,就是對彈體表面進行光滑處理。

可問題是,用手工磨砂輪處理一顆火箭彈的彈體需要多久?

再一個,手工來做的話,怎麼保證每一次的標準都是統一的。

什麼?

用機械?

那好,火箭彈的彈體是圓形的,彈頭更是圓錐形的,機械磨砂輪在進行光滑處理的話,機械臂的運動軌跡和轉動該怎麼解決?

甭說材料方面能不能做到,光是一個扭臂的轉動角度計算,就能逼死數學院的所有人。

於是以目前的水平,火箭彈的彈體就只能這個德行了。

要想在精度很感人的情況下起到殺傷效果,直接走量就是了。

一架火箭炮車十二枚火箭彈,擺上個幾十輛,精度什麼的就無所謂了。

“固定平衡翼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火箭彈出膛後,不用擔心平衡翼彈不起來,導致炮彈亂飛。”

火箭彈的精度全靠平衡翼來掌握,但彈起式火箭彈因為工藝做不到精密,因此時而會發生火箭彈打出去了但是平衡翼沒有展開的窘況。

然後火箭彈就開始亂竄,頗有阿三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