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艦炮成型(第2/2頁)
章節報錯
火炮開火後,強大的後座力推動滾輪在凹槽內急速轉動,帶動著炮身平行後退,避免了將巨大的後坐力施加到甲板上。
但是到了末端,底座的凹槽內左右兩邊各有巨大的彈簧鋼片,成“>、<”樣式。
火炮強大的後坐力肯定會壓制簧片收縮。
在這個過程中強大的後座力會慢慢消減,最終使得火炮停止下來。
然後簧片的反彈力再將火炮送回原位。
在左夢庚的注視下,陳長庚帶著兩個工人親自動手,將凹槽上方的鋼板拆了下來,讓他看清了內部的結構。
凹槽的內部顯然經過了精細的打磨,同時鋼製滾輪和凹槽內全都抹了油,這便使得滾輪的轉動毫無凝滯,以最佳的狀態消除火炮的後座力。
“這樣的裝置能讓甲板承受重炮的後坐力?”
孫元化自信點頭,指著他們腳下的木板道:“這是我們根據設計搭建的船用甲板,而且已經在上面做過實驗。經過測試,重炮在這上面開火一點問題都沒有。”
聽到這話,左夢庚當真是意氣風發。
“這可太好了!如此一來,咱們的重炮能夠上船,即便是和西洋人最大的戰艦交手,也不會落於下風。”
步炮不管怎麼說,威力和射程都很有限。
在這個時代碰到歐洲最大的蓋倫戰艦,根本沒有什麼優勢。
但是有了重炮,那就一切都不一樣了。
新軍的重炮射程高達八千多米,而且用的是爆破彈,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戰艦能夠抵擋的。
孫元化詳細講解了他們新的方案。
“因為重炮可以上船,所以對於新式戰艦上的火炮數量,我們做了重新調整。底層甲板依舊佈置輕型火炮,每一側的數量是十門。上層甲板佈置重炮,每一側是五門。如此以來,一艘戰艦的所有火炮數量是三十門,遠近搭配,火力的強度也足夠。”
孫元化他們搭建的陸上甲板平臺,已經全都佈置好了火炮。
左夢庚上上下下仔細看過,心裡已經有了概念。
不過他注意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桅杆之間的空地準備做什麼用途?”
孫元化對他的眼光佩服不已。
“我們的火炮因為增加了鋼製凹槽,需要經常進行清理和加註潤滑油。但因為火炮太重,光靠人工搬運太過於麻煩。所以我們研究之後,決定在這桅杆之間的空處加裝一臺龍門吊。每當清理火炮的時候,開啟凹槽上殼,然後用龍門吊將火炮吊起,這樣就可以輕易的清理凹槽了。”
左夢庚聽的目瞪口呆。
厲害了我的大明工程師們,你們都學會在軍艦上加裝機械裝備了。
接下來的改動,不用左夢庚詢問,孫元化主動說起。
“我們還將在船頭的兩側,各自加裝兩門十二管的火箭炮。火箭炮沒有後座力,但是尾焰傷害很大。為了避免軍艦被引燃,因此只能放在上層甲板的船頭。有了火箭炮的火力補充,我們的軍艦即便僅僅是三級戰列艦,火炮數量也僅僅只有同級戰列艦的一半還少,但是即便對上一級戰列艦,我們也有自信能夠打贏。”
對於這個說法,左夢庚還是很認同的。
這個時代的風帆戰艦雖然有大小的區分和火力的多寡,但是在火炮的射程上,一級戰列艦和三級戰列艦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而在具體的防護上,因為都是木質戰艦,其實在新軍的火炮面前同樣也沒有什麼區別。
以新軍的重炮為例,即便是一級戰列艦捱上一發,肯定也是一個大窟窿,甚至能夠引發火災。
如此一來,海軍絕對能夠做到以小博大,對抗這個時代任何的海上對手。
山東的海軍建設,終於出現了喜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