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張溥的勇氣(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溥遙遙看了,唏噓不已。
“這便是東江叛賊毛承祿嗎?”
太監的眼中閃過恨色。
“正是此獠。陛下有旨,今日將其千刀萬剮,只怕也難消天下百姓之恨。”
張溥默默無言,心中卻閃過一個念頭。
“殺了一個毛承祿,就能天下太平嗎?”
“張溥,你可知罪?”
養心殿內,崇禎的質問並沒有讓張溥有任何緊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生雖處江湖之遠,然憂其君。所作所為全為了大明江山永固,不知何罪之有?”
崇禎嘿嘿冷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山東逆賊的說法吧?你倒是用的順暢。人都說你張西銘和山東勢不兩立,依朕看來,恐怕未必如此。”
張溥直言相對。
“陛下,山東果為叛賊乎?既如此,請明旨詔告天下,召集天下有識之士,當以平叛為首要。”
這一下頂的崇禎異常難受,怒火當場就上來了。
“國朝大事紛繁複雜,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偏偏爾等綁架民意、禍亂朝堂,以致民議紛紛,人心紊亂。情勢緩急不能籌謀,時至今日你還不知錯嗎?”
張溥慨然應對。
“學生既非朝堂重臣,又非領兵將領,能為大明盡忠孝命之處,唯紙筆爾。倘若陛下有命不得言語,學生立刻封筆歸山,自去做一草木人罷了。”
崇禎哼道:“你這是心裡有怨氣,怪朕不重用你罷了。”
張溥連忙叩頭搶地。
“學生不敢。”
“歷來朝廷簡拔,選賢任能,輔以品德。想要朕重用你,還需拿出真本事來才是。”
張溥內心無比激動。
“國朝養士兩百年,學生深受隆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功名利祿於學生,只如浮雲爾。”
崇禎呵呵一笑,神請諷刺,好歹沒有當場說出來。
“你與山東之論戰,朕已獲悉。當今天下,能夠凝聚人心、撥亂反正者,惟你而已。此篇文章你已看過,可有對策?”
崇禎將《歷史的程序》遞給張溥,透露了自己的目的。
這篇文章如今傳的大江南北到處都是,民間議論紛紛,有不少人認同其中的觀點。
崇禎看到後大為驚恐,終於知道了山東的可怕之處。
可現在朝廷武力不足,四面楚歌,沒辦法軍事征剿。
這才是崇禎想到了張溥的原因。